美文网首页🌍头条
最初的武汉——(武汉印象一)

最初的武汉——(武汉印象一)

作者: 湾流1999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20:24 被阅读24次

                        1、武汉

   

武汉东湖

        依稀记得,中学时代学过的历史教科书书中,晚清洋务运动中兴建的重工业——汉阳兵工厂和武汉钢铁厂,就建于武汉。终结清政府序幕的第一枪——武昌起义,也是发生在武汉。清政府灭亡后,这里成了大革命时代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后来读到毛主席的诗词,其中写于1927年的《菩萨蛮·黄鹤楼》,其诗词写作的地方背景即为武汉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前两年的影视剧——《武汉会战》,它真实反映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那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武汉会战,这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江城武汉

        武汉,别称“江城”,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省会,人口千万以上,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区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构成了武汉滨江滨湖的水域生态环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

                2、漫步武汉大学

        走在武汉大学步行道上,两旁参天的法国梧桐,巨大的树冠,一棵树,就是一栋楼,诉说着武汉大学百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武汉大学,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清政府设立自强学堂,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序幕。1926年更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它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樱花大道两旁,一排排的樱花,深绿的叶子,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好像在为明年绽放的樱花积蓄强大的能量。每年三月下旬,武汉大学的樱花,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武汉大学樱花节,为这所百年校园,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图书馆

       

前往武汉大学图书馆

        坐落在狮子山顶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源于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建于民国二十三年。古老的建筑,现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所有图书馆中,它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图书馆。这图书馆,是武汉大学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欣赏这图书馆的建筑,就是感受武汉大学的风骨。站在图书馆前的平台上,放眼望去,林木郁郁葱葱,掩映着林间斑驳的校园建筑。

       

武汉会战前夕,蒋介石在武大九一二操场检阅部队

        学校行政楼前的操场,名为“九一二”操场。1958年 9月12日,毛主席在这里接见了武汉几所大学的学生,故此命名。武汉会战前夕,蒋介石也曾在此操场检阅抗战军队。

        漫步在桂花树的阴翳中,穿行于笔直挺拔的松柏树间,游弋于高耸入云的法国梧桐下,再加上林中温润扑鼻的空气,走路,既是一种身体的锻炼,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3、毛主席与武汉

        梅岭,位于武汉东湖北岸的小山上,从1953年2月到1974年10月,毛主席到武汉一共30次,都住东湖宾馆。1960年梅岭别墅建成,其中的梅岭一号,是建国后毛主席除北京中南海外居住次数最多、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最初的武汉——(武汉印象一)

          东湖宾馆——这个被称之为“湖北中南海”的地方,在世人眼里充满着神秘。毛主席来此,有时每年少则一次,多则三次;居住时间短则一月,长则半年。他在这里曾日理万机,处理各种国内外大事,接见许多中外名人及国际友人。

       

东湖宾馆

            毛泽东钟情武汉的三大理由:

        第一是乡情。历史上,湘鄂皆为楚,毛泽东一直把湖南、湖北当做一家。

        第二则是因为爱水。从1956年毛泽东第一次游长江,到1966年最后一次畅游,11年间,毛泽东实际横渡长江40多次。能在长江里搏击波涛,是毛泽东喜欢武汉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杨开慧。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杨开慧也带孩子来到武汉,一家人久别重逢,并且在这里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毛泽东在这里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文献。这段家庭生活温暖美好,成了主席永远的回忆与怀念。

        在武汉,毛主席写了两首词: 1927年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相关文章

  • 最初的武汉——(武汉印象一)

    1、武汉 依稀记得,中学时代学过的历史教科书书中,晚清洋务运动中兴建的重工业...

  • 印象武汉

    来之前特地百度了一下武汉这座城: 武汉是一个拥有多面个性的城市,有人说它温柔深沉,有人说它火爆热辣。东湖的水,武大...

  • 武汉.印象

    来到武汉已半年许。 犹记得旧年金秋时,一度热衷于卖身华中,投奔大武汉自然成了不错的选择。然而转眼物是人非,不过也好...

  • 武汉·印象

    提起武汉,第一想到的就是热干面。下了火车,直奔昙华林,在这里吃了碗热干面,喝了碗蛋酒。也算是过了次早,过早并不能完...

  • 印象武汉

    武汉,与我而言一个满载着回忆和美好的地方。 坦白讲,高考后填志愿的时候并没想过选武汉,最后阴差阳错地还是待在了武汉...

  • 江城印象

    一个人对于一座城市的恋情,往往源自于他最初的印象。江城武汉,是我儿时向往的城市,自此,武汉便成了我之后奋斗的...

  • 武汉六日:春天印象

    坐在回程的火车里,记下对江城武汉的春天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武汉真大,这是最直观的印象。当地人也说,武汉多湖...

  • 武汉印象(一)

    设备:手机 地点: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南城

    空气黏腻,我带着一身汗珠睁开双眼,别别扭扭翻了个身。武汉的夏季,彻底地打败了我。 然而,我对武汉最初的印象,并不是...

  • 武汉首印象

    初到武汉,首先感觉是大,坐地铁从火车站出发一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其次感觉武汉三镇区别大了,武昌是老镇,房子老。汉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初的武汉——(武汉印象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b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