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都有包粽子插艾草的习俗。据民间传闻,起初是为了祭拜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流传至今,粽子已经成为一种很著名的风味小吃。
在古时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包一些粽子。那时候的粽子口味比较单一,都是甜的,里面也没有馅儿。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有馅儿粽子,而且还有了咸味粽子。 现在的人们条件好了,生活好了,超市里的粽子各种各样,琳琅满目,只要你有钱,只要你想吃,可以随时去买,在也不用费时费力的动手去包了。但是,我还是很怀念过去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粽子的美好时光。
我第一次包粽子,是跟奶奶学的。那时侯,我大概是五六岁。奶奶在端午的前一天,就把糯米放在凉水中浸泡,把粽叶清洗干净也放在凉水中浸泡,直到第二天开始包。 奶奶心灵手巧,做饭炒菜针线活在我们村里都是出了名的好,包粽子也是一绝。她包的粽子棱角分明,捆绑结实,再怎么煮都不会松散。里面包的馅儿有豆沙的,葡萄干儿的,蜜栆的,还有瘦肉馅儿的咸味粽子。
我初学时,奶奶对我说:"干什么事都要掌握方法技巧,包粽子也是一样。先把粽形折好,放一半糯米,然后放馅儿,再放糯米。糯米和馅儿都要根据粽形的大小投放,太多会露米,有缝隙;太少,就绑不出来形状,也影响口味儿。"
我按照奶奶所说的包了几个,但是模样很差。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包,后来越包越快,越包越好,跟奶奶包的很接近了。
奶奶笑咪咪的夸我:“这小兔崽子,很真行,包的有模有样,比你妈包的还好。”
受到奶奶的夸奖,我很兴奋,对她说:"奶奶,等你包不动的时候我常常包给你吃。”
奶奶笑容满面的说:"孙子有这份儿孝心,奶奶已经知足啦。可你是男人,男人的手是要干大事的,怎能做这些妇道人家的事。你现在包着玩儿倒也罢了。"
等粽子全部包好之后,就可以放在竹笼里蒸了。我生火时,奶奶告诉我蒸粽子的火不需要太大,文火就行。火太了,会把粽子蒸的裂开,影响外观。粽子蒸熟了,再配上蜂蜜,那味道,真的是又香又甜!
奶奶已经离开我们十七年了,但她说的话却永远记在我的心里,时常会在耳边响起。只是我天生薄命,直到现在也没有干成一件大事。包粽子的手法倒是不曾忘记!
奶奶,您如果在天有灵,请责罚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