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的分野

作者: 李杨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1-11-28 23:34 被阅读0次

我想,似乎可以把人们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一类是学生。在学校当然是这样的,但在学校以外,这样的划分也越来越明显了。

这是一个知识变现的时代,所以很多人着力打造自己“师者”的标签。很多人想要做引领者,也竭尽所能地引领大众。在这背后驱动他的,往往是以经济的利益为主导,精神的需求退居其次。在这种“引领”中,他们也确实获取了极大的经济的、精神的回报。

但这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有追星”心态。即便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追星,但是本质上和追星无异。不少人带着追星的心态,理想化了一个老师并失去了客观的看待,通过盲目的跟随和模仿在随波逐流中试图接近和拥有那些理想化的东西。他们因为特别注意自己的心灵的需求,但又不太得法,因而忽略了注意对方的经济的需求。所以被割韭菜的人特别多。

“追星”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涵盖各行各业。这也就为“明星老师”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土壤。但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什么呢?如果长出来的是明星老师们的虚荣和自大、以及追星族们继续地盲目热衷和崇拜,那么这个土壤是有问题的,而其中培植的作物也是有问题的。

这些学习者们,无论怎样努力学习,到头来总是处于学习者的地位,发觉自己总是在学、总是学不完、总是做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总也不能进化成老师的地位。

然而,也有的老师们为了自己的更大的经济的利益,对自己的学生们实行“分封制”,从而也就产生了所谓的“导师班”,意思是进了导师班,你就有了导师的资格,可以独立去做老师了。不过,无论你怎么学,想要超越老师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他决定不再赚你的钱,或你决定不再给他赚了钱去。

过去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变成了口号式的话语,多成为老师们自谦时的说法。很少有人真的觉得自己在一个小圈子里可以不必一直做学生,也可以反过来做老师。这也是绝大多数人保持谦虚的内在要求。

然而,天下没有天生的老师。尤其是现代社会,为自己贴上老师标签的人,是逐渐变得更像老师;而没有老师标签、却有“学生”标签的人,就逐渐变得更像学生。无论一个人愿不愿意,标签的力量大到超过他的想象。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依照贴在我们身上的标签说话、行事、自我塑造,从个性到行为。

在所有成对的角色中,都隐含着某种落差。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我们永远不应该在学习的同时,只认准学生的身份,否则我们的学习成效将会一直被卡在一个位置,因为无法突破师生之间的那个落差而一直学无所成。

如今,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交替以“学生”和“师者”两种角色进行学习,交替使用这两种视角。

一个学生,如果一直做一个学习者、追随者、模仿者,总以一个理想的形象为标杆,就会渐渐迷失真实的自我。而这样,其实是已经丧失了学习的根本意义的。学习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使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他以外的别的其他人的样子。

一个普通的老师,如果常常自满于自己的已知,就会渐渐落后于学生的需求、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在知识变现的时代,是不能胜任市场竞争的,而只能在“铁饭碗”的环境中满足了自己的温饱需求。

而对于经济驱动型老师来说,我倒不担心他们知识更新的能力和速度,我最担心的是,他们总要做老师的那份热情,他们对于学生的臣服的那种需求,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就算学生获取了知识和技能,也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只有同时成为两者,一个人才能在学习旅途中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既能成为自己,又能帮助别人成为他自己。这样的人是快乐的,也能够带给人快乐。

然而,以学生和老师相比有落差的心态和位置,一个学生如何做到切换到老师的角色呢?

首先,要明白,这种“低微”,反映得应该是一个人在学习的某些具体方面和老师的差距,而不是两人人格上的差距。

其次,要切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独一无二性。想方设法做真实的自己、热爱的事情、不拘一格的做人生的选择,这一切,最终决定了一个学生必将超越他的老师。这就是老师的心态——在认识、发展和利用他自己的独特性上,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够教导他;在帮助别人认识、发展和利用自己的独特性上,除了别人自身,自己是不能越俎代庖的。

相关文章

  • 师生的分野

    我想,似乎可以把人们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一类是学生。在学校当然是这样的,但在学校以外,这样的划分也越来越明...

  • 两种思维模式,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

    摘童大焕《两种思维分野是人生根本分野》【2019076】 人生最大的分野是思维方式分野。 思维方式分野最大的差别在...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18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行为主义”到“活动理论” (一)“行为”与“活动”的分野 行为主义心...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四)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 “行为”与“活动”的分野:行为主义心理学封闭于个体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 分野

    我以前住的房子在顶楼,因为装修时听说做了防水,也就信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有些话是不能轻信。往了没多久,下雨过后不久...

  • 教育的分野

    教育已经告别了拼努力、拼时间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努力和时间只是必要条件,资源,禀赋,氛围成为重要的筹码,这种转...

  • “当责”对应“负责”的8个比照

    在现代管理中,当责(accountability)与负责(responsibility)已有明显分野,这种分野并在...

  • 分野(上)

    他依然向往着长岛的雪,向往着潘帕斯高原的风吟鸟唱,但直到过了许久我才知道,原来,长岛是没有雪的。 认识...

  • 分野(上)

    他依然向往着长岛的雪,向往着潘帕斯高原的风吟鸟唱,但直到过了许久我才知道,原来,长岛是没有雪的。 认识...

  • 分野(上)

    他依然向往着长岛的雪,向往着潘帕斯高原的风吟鸟唱,但直到过了许久我才知道,原来,长岛是没有雪的。 认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生的分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eh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