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窗外阳光温润,春色正好。置身书房,斜靠藤椅,一壶清茶,随手翻看《红楼梦》。这本书从小到现在,虽然看过多次,但很少认认真真读完过,小时候是看不懂,中年以后却是不忍看。感觉她太深刻、太妖异、太沉重,读她会如同进行一次精神上的历险。
这次也不会例外,只是午睡前的随手翻翻而已。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乘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刹那间,整个大观园里,悲凉的气氛就黯然升起,笼罩着里面每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一切的富贵及脂粉气里都染上了腐败和死亡的气息。然而,每一个人却也都无法预知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他们。仍在说着、笑着、热闹中、算计着、争斗着、憧憬着.......
翻到《好了歌》:“世人都说神仙好....."一句句道尽人生百态、浮屠世相,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兴亡盛衰,尽在其中。静心读完一遍《好了歌》,疑心就是读完整部《大藏经》,所说也不过就如此了吧!
又翻到:黛玉走在大观园里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小道上,这时两句戏文随风吹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番都付与断井残恒。”在时光面前,一切都如此的短暂和虚幻,此时的繁华和灿烂,青春年华,却正是盛极而衰,飘零破败之始。正如《金刚经》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时黛玉情不自禁地止住脚步,继续侧耳谛听:“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又再听,却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牡丹亭》里的句子被曹雪芹的生花妙笔置于此情此境,竟是比在原著还更有让人惊心动魄的冲击力。时光洗劫一切,残酷无情,从不会为何人何事而迟疑或稍作停留,人间所有的美好和不舍,好像都为了被摧毁而暂时存在罢了。设身处地,连我也会心情怅惘下沉,何况黛玉这么年轻脆弱敏感的灵魂?这样的戏文,也只有她这样蕙质兰心的人才配听,也才真正能听懂吧!
把书搁下,不再往下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17323/4f66a7faf3530a9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