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欠感是一种社交关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这种感觉并行着「感恩」「愧疚」「同情」「可怜」「亏欠」「恩赐」等这类词语混乱出现。
特别是不怀好意者爱用这种心理拿捏人心,普遍分布在家庭、爱情、职场关系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PUA(精神操纵)的一种。
我们害怕自己亏欠别人的。因为在社会传统道德体系中建立起来的教养是不白拿,如果拿了什么好处而不回报,这是一种不太被大众认可的行为。
我们经常因为达不到自以为重要的人的期望而感到亏欠了对方。当你把别人当成了重要的人后,自然就给对方建立了光环,天然就已经把自己置于更卑微的状态。这种心态,会让我们在得到他人哪怕是一丢丢的情感付出时,都能产生“我可太幸运的“错觉,从而把自己的脑子丢了一块,总想办法让自己觉得“我能配得上他”。
我们也会因为逃避对自己的责任,而用亏欠感自我安慰。有时候我们困在自己的蚕茧里过的很糟糕,觉得人生并不由自己做主,而会说“这是我欠他的”“这是我应该的”“他帮助我很多”“他陪我渡过了重要的时光”。
有人说,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为什么不能有亏欠感呢?这是两码事!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亏欠感是因为觉得自己欠别人而不得不做。前者成熟主动,后者卑微被动。我们可以训练自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心胸,但我们不要那种难以开口的被迫服从。
大家一定直接或间接了解过“感恩教育”吧?就是请一位演讲专家,在学校的操场,给下面的孩子及家长宣讲该如何感恩,如何为了含辛茹苦的父母好好学习,然后引起一大片泪流满面。这几乎就是打着“感恩教育”的名号激发孩子的愧疚感,进而期望孩子更加服从。这样时间久了怎么会养成独立自信的人格呢?
不要总对谁有亏欠感。这是一个成熟发展了几千年的人类社会,人类寻求的根本是生存,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负责。面对别人的帮助/付出,如果一声谢谢还不够,那就痛快的告诉他,您看需要我做些什么能回报吗?如果他需要的你做不到,那就不接受这些好处。你可以自信放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