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从此给人间带来了无尽的光明。如果把缺失精彩观念的课堂比作是智力教育的黑暗,那么好教师就恰如这盗取火种者,并让火种点燃学生的精彩观念。
教师何以点燃精彩观念?
在文中,作者指出,要使精彩观念产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接纳异质思维
达克沃斯指出,教育就是为学习者提供机会建构知识。也就是说,教育是基于每个学习者的前知识、前观念进行建构,这也意味着,学生必然会带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异质思维,不仅不是应该消除的杂草,反而是有效教学的起点。
因此,要使精彩观念产生,首先要求教师接纳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就像后文所提及的,一个试图强行纠正儿童思维的人,最终可能徒劳。而只有接纳学生的异质思维,耐心去倾听和挖掘他们的思维过程,才能使儿童在惊奇、讶异中产生属于自己的精彩观念,并产生对知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往往能够形成积极的暗示,甚至能够促使儿童产生对人类及社会有益的发明和贡献:“如果我们能鼓励和帮助儿童诞生自己的精彩观念,使他们为自己的创造感到高兴和自豪,将来他们就真的有可能产生各种造福于人类的精彩观念。”
2.营造思维环境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往,在课堂上,儿童不仅面向老师,更面向同伴,儿童的观念不能自行发生,而需要在阳光、雨露、土壤的环境中催生。因此要使精彩观念产生,在课堂中营造一种鼓励、倡导思维的环境和氛围也很重要——“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儿童能适时向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一旦提出了正确的问题,他们就会迫使自己前进,竭尽全力寻找答案。”儿童在思维环境中更容易被激发,也更容易被点燃。这也类似于佐藤学所说的,交响乐团般的教学。
3.提供实际情境
精彩观念的产生,更依赖于足够引发思维的问题,或者用达克沃斯的话话,是一个实际的情境:“实际情境是最充分、最好的学习情境,因为实际问题能激跃起学生的理智兴奋,在试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各条求知路径——行动、言语、公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手、动脑、动嘴,藉此在学生的头脑里不断高速地进行理解的重组和跹跃。”反过来想,为什么课堂上往往缺乏精彩观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情境不真实,或者不足。仅仅照本宣科,知识依托的是过时的、脱钩的、属于他人的情境,这和儿童自己实际情境相差甚远,也就不足以有足够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因此,教师若能够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适宜的实际情境,从简单中挖掘出复杂性,那么“当一个问题能引起儿童的探究心时,他们会集中自己所有的经验、时间、精力奋力向前,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注重思维训练
这应该是最难的,也是最考验教师专业能力的一步。
所有有价值的教学,最核心的在于思维。精彩观念的诞生,本质也是思维被激发、被点燃,从而外化于观念的过程。
思维品质有多个维度,其中,作者尤其提及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一般的教学下,教材的扁平快、教学的直接简单,抹杀了思考对象的复杂性,思维过程也被极大地压缩。这就导致了精彩观念被简化、忽略。但缺失了广度和深度,学生即使记住了推导的公式,现成的正确答案,在遭遇具体的情境(比如考试时),仍然解答不出,解决不了——“这是因为他的思维跳过了从“不知”到“知”中间的许多步骤,没有充分地经历思维的历险、跌宕”。
作者提出,“智力发展不在于有多么快,而在于有多么远。”因此,教师为了促使学生诞生精彩观念,需要着力进行学生的思维训练,不仅要在广度深度上入手,也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此甚至上,作者建议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此处并非指辅导练习,取得正确答案,而是指借此研究和观察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对一的教学首要的前提是教师有开放的心态,即是学生的观念是错误的,不要急着去打断它,否定它,而要关注‘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背景和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思维的最好方式不是去铲除它们,而要尽量理解它们,看看这些思想在何处陷入自我矛盾”。
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并非扮演裁决答案正确与否的法官,而应当是寻找学生思维路径的侦探。当聚焦思维过程时,学习才有可能真正发生。正如作者所引的教师体会:“这次工作的目标真正地放在了儿童如何思维的理解上,正是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成长和变化一直在继续着,在观察完之后,我觉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有能力理解儿童的思维,我开始摆脱所谓的“正确答案”的步步紧逼,更加愉快地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因为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没有完整答案的学习过程中有那么多精彩的时刻,我开始坚信仅是过程本身已是弥足珍贵。”
只有通过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弄清学生对于知识的表征过程及问题,才有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表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借助问题和矛盾,向自己提及,逼问自己,精彩观念才能在“破”中而“立”。
做一个盗取火种者,带给儿童以思维和智力上的光明,虽曰不易,但这恰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