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的一句话回答就是:“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就像成年人都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无意识地逃避工作、生活上的困难。那么对于一个还没有自我的孩子来说,一道题不会、上课回答问题错误,都可能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
尤其是男孩,由于他们不能稳妥地表达情感,处理自我怀疑感、无能感时,他们只有2种方式:一个选择是退缩,另一个是愤怒、叛逆。
孩子自暴自弃,放弃自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什么都无法成功。
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不要放弃我,一点一点教会我。”
想让孩子有内在动力主动学习,家长需要引导他们把“做不到”变成“能做到”。
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男孩的自驱型成长》一书中,一名记者和一名成功的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对话是这样的:
“先生,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记者问。
“决策正确。”
“怎样才能做到决策正确?”
“经验。”
“那么经验从何而来?”
“决策失误。”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困难当作是令自己变得更聪明、更高效、更优秀的机会。
因此,当孩子知道大脑有可塑性,对自己有信心,且能在困难面前跃跃欲试,他就能够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成为自驱者。
想帮助孩子实现这样的转变,可以从以下6点开始做起:
1. 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过分强调结果
少对孩子说“你真聪明”,多说“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了,真棒!”
2. 让孩子明白失败不可怕
带孩子看见失败能教会他的东西,告诉他失败背后其实藏着老天给的礼物。
3. 把犯错当人生常态
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做过的错事,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教训。
比如你把笔记本电脑落在出租车上,你的教训是:不要在下车时打电话。
4. 不要过度照顾孩子
过度照顾会给孩子传达“我认为你不行”的信息,还会给他们提供逃避的机会。
5. 放下对孩子的焦虑
你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你怀疑他的能力。
比如你对孩子说:“成绩不好,你就上不了好大学”,他听到的是:“我认为你上不了好大学”。
6. 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写焦虑日志等
因此在青春期,和孩子最好的关系,是保持“既亲密又独立”的状态。
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做自己。也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持的援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