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修身,先养心。
“相由心生”指心在想什么你就会做什么。你的心在哪里,你就会在那里。你心在工作上,工作就会有所成就,心在手机上,你就会沉迷在手机……
“心外无物”没有心,外界一切都不存在。保持本心,不被外物牵绊。向外索取,不如向内更新。
“心”左右一切。做好事源于心,做坏事也源于心。做人以修心为先,做事问心无愧,坦坦荡荡。
看破繁华,不动于气。
经历多了,一切看得通透。不会因为一些风吹草动,就一惊一乍。
一位佛学大师说:“心是最有反应的,最有感觉的器官。我们看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开花落,我们看人生的生老病死,喜乐无常,都会因心的触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现。”世间风动幡动,其实都是因为心动罢了。
保持一颗安定,清净之心,身在繁华闹市而不为所动。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身处快节奏当下,我们适时把心闲下来,静下来,将自己的心放到天地间,去体悟自我的渺小和天地的广大。正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人的内心既是一方广袤的天空,能够包容世间的一切;也是一片宁静的湖面,偶尔泛起阵阵涟漪;更是一块皑皑的雪原,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纵然世间的纷纷扰扰难以平息,生活的智者总能在心中留一江春水,淘洗忙碌的身躯,以一颗闲静淡泊的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
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富有才情,却多次参加会试落榜。在他看来,有上榜之事,就有落榜之事,不要过分在意。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调整心态,才能减轻痛苦,享受快乐。苏轼人生多艰,屡次被贬,依然有一颗乐观,随遇而安的心。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多想想美好回忆中那些令人振奋的人和事,当我们的情绪消极倦怠时,多想想如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当我们将内心痛苦的负累转化为积极乐观的力量,便能在不幸的悲剧之中重新找到幸福的人生。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心胸狭隘的人路越走越窄,心胸开阔的人路越走越宽。
面对摩擦和误会能放下心中的愤恨,心胸宽广坦荡,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以世俗荣辱所累,不为凡尘琐事所扰,不为痛苦烦闷所惊,才能包容万物,才能活得轻松,潇洒,舒心自在。
空心,才能容万物。
所谓“空心”,即内心无外物羁绊。修养内心的最高境界,便是将心腾空,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包容万物。
紧紧抓住,不如放手。你抓到一朵花,却失去了一片花园。与其欣赏手上鲜花,何不抛开手上花儿,走遍所有花园。
老说请教高人怀着一颗空杯的心,只有你的心放空了,才能学到更多。从内心深处摆脱周遭的羁绊,进入心无旁骛的至高境界,踏上心灵的解脱之路,内心感受到的万物便会,远远超过自己视线范围内的一切。
抛开杂念,使内心纯净空明。
让生活回归简单。
简单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它是安定,是率直,是单纯。圣人追求“大道至简”世上没有想象那么复杂,简单道理人人都懂。而能记于心,践行在生活中少之又少。
简单的生活需要保持一颗单纯,如水晶般的心。简化生活,将全身心专注于身外浮华之上的注意力打散,从而求得一种身心的平衡,过上一种从容和谐的生活,真正提升生活的品质。当我们不再为身外浮华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为内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静。当我们的生活趋于简单,我们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更真诚地对待自己,才能将简单的心升华,从而体会到“不足为外人道”的快乐。
对于心如水晶的人而言,一切都只不过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并随着善良的灵魂高歌起舞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