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太宗的接班人问题上,吕端没有辜负宋太宗的托付,将一场针对太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的宫廷政变不动声色地消灭于无形之中。之前宋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太宗真是有识人之明。
事情是这样的,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本来是最有希望被立为皇太子的,但赵元佐在政治上却和宋太宗不是一路的,他比较同情被父亲迫害致死的叔叔赵廷美。赵廷美死后元佐受到刺激得了疯病(这个精神疾病可能有家族遗传,以后的赵家皇帝多次出现有精神疾患的)。有一次,宋太宗在重阳日举行宫内宴会,赵元佐病刚好,不在邀请之列。赵元佐得知后大怒,认为父亲抛弃了他,于是在晚上喝醉酒后纵火烧宫。宋太宗只好宣布元佐是神经病,从而改立赵恒为太子。
事情本来也就这么定了,但到了宋太宗病危的时候,宦官王继恩却伙同李皇后想要废掉太子赵恒,令立赵元佐来当皇帝。对于李皇后来说,赵元佐和赵恒都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她显然更喜欢元佐。宦官王继恩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宋太祖死后,皇后原本是让王继恩去召太祖的儿子赵德芳进宫继位的,但这个王继恩居然自作主张,转头去把赵光义给召来了。因此他在宋太宗继位的事情上立下了大功,所以,太宗对他宠爱有加。这次王继恩决定如法炮制再来一次。但他碰到了“大事不糊涂”的吕端。
宋太宗病危时,吕端进宫探望,发现太子赵恒不在太宗身边伺候,他的政治敏感性立刻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匆匆在笏板写了两个大字:“大渐”,意思是皇帝病危,赶紧派亲信给太子送信,让太子赵恒立即进宫。送信人前脚走,那边宋太宗已经断了气。这时,王继恩就对吕端说:“李皇后召见宰相,请宰相赶快过去,商议该由谁继位。”吕端立刻警觉了起来,赵恒早被立为皇太子了,太子就是法定的继承人,按部就班继位就行,还有什么好商议的?如果要商议,那就表明李皇后和王继恩想要另立太子了。
在这关键时刻,吕端的老辣尽显无疑。他急中生智,编造了一个谎话,骗王继恩说:“先帝已经提前写好了遗诏,就藏在御书房里,麻烦公公跟我一起去找出来,一看就知道该由谁来继承皇位了。”王继恩一听也大吃一惊,如果真有太宗的遗诏那倒一定得先拿到手,如果遗诏上面的名字不是赵元佐,那还可以篡改或者销毁。打着这样的算盘,王继恩跟着吕端一起来到了御书房。为了抢先一步,他甚至迫不及待地冲进了书房,而没想他一进去,就被吕端把门外的房门给锁上了。吕端还下令没有自己的命令不得将其放出。就这样,有着丰富“宫斗”经验、一向鬼机灵的王继恩在糊里糊涂地中了一向以“糊涂”著称的吕端的诡计。
看住王继恩后,吕端跑着来到朝堂上。李皇后还想以立长子的理由来为元佐说话,吕端理直气壮、斩钉截铁:“先帝早已立赵恒为太子,岂能还有另外的说法!”李皇后因为失去了王继恩的支持,也不知所措,
只好默不作声。吕端借势立刻大声吩咐:“快把太子请出来!”这个时候,赵恒也已经进了宫,宫女和太监就引着他出来见大臣。因为李皇后也在,所以大殿上垂着帘子,赵恒的身影出现在帘子后面。大臣们正要向新皇帝下跪叩拜,吕端却制止了大家,他要让太监先将帘子卷起来,让他一睹赵恒的真容。这个平时糊涂的家伙,此刻却是精明到了家!他刚刚骗过了王继恩,也怕被别人骗呢!直到帘子卷起,确认无误后,吕端这才率领群臣跪拜,山呼万岁。幸亏吕端处置得当,一场蠢蠢欲动的宫廷政变才没有得逞。太子赵恒得以顺利登基,是为宋真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