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游学第11天:②火速参观彭德怀纪念馆 浅探万言书悲剧
2017年7月26日星期三韶山晴天高温
今天在韶山静妹子饭店吃完午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与儿子商量后决定离开韶山,下一站去参观彭德怀故居,先到韶山汽车站赶上了15:30前往湘潭县石潭镇的乡间客车,在车上与彭德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通了电话,得知下午17:30闭馆,到了石潭还有13公里的路才能到达位于乌石镇的彭德怀故居,到达石潭后已经过了16:30,去乌石的车不多,倒是发现有摩的师傅愿意20元跑一趟,本来带儿子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但这次要赶时间本索性就让儿子体验一下摩的吧,当即决定冒险了,如此在17时赶到了景区大门的换票处,工作人员称根本来不及参观了,怎么说也需要两三个小时。我却执意进了景区,进景区到纪念馆竟然需要翻过一小山般的铜像广场,儿子跑不动啦,只好一个人火速前进,17:20赶到纪念馆,离闭馆只剩下10分钟了,幸好参观者甚少,也没有工作人员阻拦还是幸运地进去了,只有10分钟时间,偌大一个纪念馆多个展厅,只能用火速参观来形容,当然也快速按下几次快门,拍下几张模糊但极其珍贵的照片。不能不提毛泽东主席给彭大将军写下的著名诗句: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因时间关系,彭德怀故居、彭德怀之墓都没能参观,返回景区门口儿子也不同意乌石镇停留明天再看。好在互联网方便强大,相关资料均可通过网络上查找。在著名的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上甚至还有彭德怀纪念馆各景点的全套讲解音频。
做为日记游学,说到彭德怀,除了关注他的骁勇善战,还非常最关注的是他有没有写日记。在纪念馆多个展厅中没有发现其日记,但在互联网中能找到这样的介绍:
彭德怀只读过两年私塾,若在今天论文凭,他小学也没有毕业。然而,就是这两年的私塾底子,加上他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气,长期的革命战争锻炼,既磨砺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也造就了他的文才,文章越写越好。彭德怀一生中写下了大量文稿,在十元帅中是比较多的。这其中有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他自1959年以后“亦祸亦福”有充足的“赋闲”时间,而“文革”被关押中又被迫写下了大量的“交待”材料。在没有秘书助理和各方面政治高压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天天握笔在手。1988年,39万字的《彭德怀军事文选》出版,实际上这仅是彭德怀军事著作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文稿没有结集出版。不说他的《日记》,仅如他被“罢官”前后的“庐山上书”(万言书)和一系列申辩信中的代表作“八万言书”。“文革”中他几乎被迫天天写,时间长达8年之久。1967年中,“每天写9小时以上,最多一天写13小时”。其中有记载的如1967年8月20日,交出所写的6万余字的简历交待材料;1970年9月18日,交出所写的10多万字的第3次简历交待材料,这些动辄万计的文字,都是他呕心沥血、一笔一划用心刻写在信笺纸上的啊!许多有机会翻阅这些尘封史料的工作者,无不为彭德怀如此多、而书写整洁的手稿而感到惊讶肃然起敬。1981年12月,彭德怀在监狱写的交代材料以《彭德怀自述》为名出版,引起巨大反响,发行近300万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回忆录中的畅销书。
彭德怀元帅热爱读书自学,笔耕不辍,写日记无疑。因为缺少一手史料,无以更多评论。这里说说一种特殊的日记——书信。另笔者认为日记的根本功能是备忘,而标有日期的记录均可称为日记。书信大多写有日期,因此也可以说书信是具有沟通功能的日记可称沟通日记。无独有偶著名学者木心老师说过:“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信,信是写给别人的日记。”多数情况下书面的沟通多在面对面口头沟通不方便或者不顺畅的情况下而为,而书信通常是在更为理性的情况下写就往往能达到口头沟通所不达到的沟通效果,往往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能够消除误会。彭老总在革命生涯中写有大量书信,就有他的结发妻子刘坤模失散多年之后看到平型关大捷的新闻,写了一封“平型关彭德怀收”的信竟然在战火中成功促成了两人的再聚首,堪称鸿雁传书的佳话。然而他生命中最为著名的两次写信的遭遇却是人生的灾难,那便是1959年庐山上给毛主席“万言书”,还有之后的“八万言书”,尽管也是出于沟通目的,前者是为了提前解决后来被历史所证明的大跃进的错误而提出的建议,后者是为自己遭受不公正迫害的申冤状。现在来看这两封信所体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远见卓识和忠心耿耿。然而历史竟然是那样的无情,正是因为这两封信竟然成了彭德怀反党反人民的罪证,个人长期遭受无情的批斗,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冤受迫害惨死。
历史不容假设,但还是有人说1959年庐山会议上,7月13日那个早上毛泽东不睡觉,能够与彭德怀进行一场的面对面心平气和的谈话,彭德怀就不会当天晚上奋笔疾书写下后来成为罪证的“万言书”,没有这封信就有可能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当然也能避免彭德怀个人的人生悲剧,果真会是这样吗?
不得不说,对日记和书信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