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封闭、物质匮乏的那些年月,正是我辈处在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时期,所有的吸引、关注,都为吃饱穿暖所占据。那时候的我们,有那么好几年的读书黄金期,却因为没有书读而荒废,所有认知大都来自短浅的本能。那个时候不重视知识、不重视知识分子,倒是催生了文体活动的普及。能写一手好的毛笔、钢笔字;能会一样两样拿得上台面的乐器;能打好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能歌善舞比较出色出众,笃定就能成为大家艳羡的对象。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粉丝的词出来,但意思也差不太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8206dad59fede21f.jpg)
后来社会开放了、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文化多元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就开始有了更多的讲究、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追求。以前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用相机拍照啊;弹钢琴、拉大提琴、小提琴啊;学习声乐、学习跳舞啊;包括喝咖啡、泡功夫茶啊等等等等,都成为大众的竞相效尤。不过在这迭代更新的年代,我们正好人到中年,在单位历史性的成为中坚力量,在家庭责无旁贷上有老下有小,内心里仅藏的那点小兴趣、小爱好,虽时不时也会蹦跶一下,真到了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只好无可奈何的收敛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89062279edb96199.jpg)
真正到了时间可以自己支配的时候,人也逐渐进入渐老,身心也由习惯了的单位回到家庭。退休赋闲的短暂无序感还是有过,不过很快就把压抑了几十年的早年兴趣,迫不及待的倒腾了出来。练练毛笔字是我们那代人的共同取向,“字是敲门锤”的老观念不容置疑,很快就找到了水写毛笔字帖的方式,亦可满足练练手腕、静静心思的起码需求。写作自然是长期以来的执念,需要转换的只是思路和方法,从奉命文字转而为自己想写,承载媒体也由最初的“腾讯微博”、再“OO空间”,进而现在的《简书》。我买第一部相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真正有兴趣、有意思的玩,也就这10来年的事。没培训、非专业、没去摄影团体跟风,也不想挖空心思参加影展。就想无功无利、云淡风轻,凭着自己眼目的发现、内心的认知,与喜欢的人与自然沟通交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7ba72b9a96c9f0e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