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江边的夜晚,比夏季萧瑟了许多。这段时间,我带着孩子去江边的时候也少了许多。说起来,这人倒是奇怪的,越是热,越是喜欢在户外活动,越是冷,本应该运动热身的,却偏偏在房子里缩着了。
可这两日的江边,却异常的热闹起来了。只因,江边来了队办展销会的。昨晚,周天的晚上,以往,考虑孩子周一上学,我本是不带孩子晚上出门的。为了看这展销会,昨晚也是破了例。
排头的一家,是新疆烤羊肉串的。两个维吾尔族男人,一人20多岁的样子,一人40多岁的样子。他们一边烤着羊肉串,一边伴随着维吾尔族最爱的音乐翩翩起舞。说两个男人翩翩起舞,有些搞笑,不过,看围观的人群,就知道,这虽是不起眼的随意一舞,效果也是可见一斑了。
大宝站到那里看着,我和先生带着妹妹们,准备前往下一家,又死活被大宝叫住再看一会儿。一个维吾尔族女人,力挺的五官,穿着常服(非民族服饰),在张罗着没烤的串儿。三个烧烤的架子上,两个被烤串儿的男人用着,另一个摆放着新疆特色的红柳串烤肉。
可能因为我在新疆呆过,对这样的场景见得多了,也就没什么稀罕的。比起新疆维吾尔族姑娘们在舞台上肆意的扭脖子的样子,这两个男人舞得实在是不怎么样。但我还是借机教育了一下大宝:“瞧,卖烤羊肉串也要会才艺表演的哦。”不过这句话大宝估计没懂,因为等我们转完一圈再回到这个摊位的时候,她问我:“妈妈,为什么这里的人这么多啊?”
紧接着第二家是长沙臭豆腐。不过只是摆了一些磨具,还没有人在经营。想起中午时候我和大宝来看时,大宝说:“妈妈,看,还有卖寿司的。”哈哈,以后臭豆腐可以有个外号——中国寿司啦。晚上,还加了几碗模具臭豆腐,黑黑的颜色,一下子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锑锅外的黑锅灰。
中间隔着两个摊位是空置的。不知道是摊主还没到位还是现在生意不景气,摊主减少了。说实话,我是真担心这些人到这里白跑,虽然说把我们的钱赚走了,但如果别人有钱赚至少说明我们有钱花,也是好事儿啊。可我担心的是,我们压根没钱去买。当地的经济,已经不只让我担心自己家的生存了。
接下来的摊主,是卖面粉做的零食类的。比如麻花,猫耳朵,米花糖等等。我们站在摊位跟前,大宝说要买猫耳朵。我问老板说:“多少钱一斤?”老板说:“十八。”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很多余。因为我并不知道市场价多少才是合理。然后我觉得十八不算贵,给老板说:“给我来一斤,每种口味都装一点。”
大宝尝过纯甜的,就说只要纯甜的。我尝过芝麻的,就说芝麻的好吃。辣味因为靠近里侧,无法尝试,刚开始也不知道是辣味,我只是想着多买一种口味也行。后来到手才知道是麻辣味的。老公尝了一下,觉得没有儿时猫耳朵的味道。他说那时候的猫耳朵是薄脆的,现在的就是面粉疙瘩。我倒觉得现在的口味更多了,芝麻味儿的还更香一些呢。
接下来我们就是抱着小的,带着大的一路走通了展销会。也还有几家没看到摊主的,多数是卖小吃的。不过,也谈不上什么特色。现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几乎除了现食的食材,其他东西都是想吃就能买到的。稀奇已经变得不再稀奇。不过,突然来一堆热闹,也不失为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趣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