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三(风雨潇潇骑行路)
两广初夏雨水很多,不是骑行的好时节,但为了不耽误后面的考试,还是要冒雨前行。朋友戏称你也太会挑时间了,每年的高考都会下雨,这是老天爷在叹息,淋雨是必然的。
这肯定是一次艰难的旅行。
第一天
6号,从石龙出发,临行前检查了胎压、链条、灯光,上了链条油,便向桂林开去。骑行在国道上,乌云在天空聚散,随时都会下暴雨,闷热,迎面的风也是热乎乎的。为了安全,穿了骑行服,没一会儿后背就湿透了,汗水顺着往下流,聚集到我三层游泳圈的肚皮夹缝里,我安慰自己这是在自然条件下蒸桑拿,排毒养颜。朋友在后座短袖短裤,看起来清凉得很,却只有羡慕的份。因为胆小,技术一般,我只能靠装备来武装内心,增强安全感。我是那种宁慢不快的机车人,根本不敢飙车。以前,发了一段别人压弯的视频给朋友看,说我以后是不是也能这样?他凭着对我多年的了解非常果断地回答——这辈子也不可能。
中午在增城吃了云吞,继续赶路。偶尔零星小雨,但很快就跳出了雨圈。我们正感叹今天还是个好天气时,下午5点钟的时候就被打了脸。
为了让朋友感受到更多的美景,我选择了自行车模式,尽量多走县道、乡道、村路,进了英德市界内,便是在乡村小路上骑行,我们看到路边有又长又大的冬瓜,青翠可爱,泥土的气息湿润如棉,由于地势低,时常有水流漫过路面,其中一段水,流过路面很急,有二十来米宽,吓得我赶紧停下来观察水深。刚好有一只黄色土狗,敦敦实实的,嗅嗅车子后,踩着云淡风轻的四脚步子,从从容容涉水而过;我们笑骂道,看看人家,还不如一条狗。
要谢谢狗兄,帮我们查看了水深,水没过它爪爪5厘米左右,问题不大。为了安全,让朋友拿着包包走过去,我开车冲。这是今天的第一次涉险,水流的冲击力还是蛮大的,好在路面不滑,过去后我的鞋子已湿透,已顾不上那些,继续向前骑。
也许是山间的水汽更多一些,也便更容易落雨,在经过了大量聚集之后,暴雨终究是狂妄的来了。防备了也没有用,顶着暴风雨在山间小路上骑行了一段,雨肆虐砸在我的头盔上,哒哒作响。由于近视眼,只能把头盔上的那层防护镜片揭开,不然就会因为水雾而看不清路面,直接以面示雨,虽然眼镜上同样是雨滴横流,雨滴打着我脸生疼,但还能看得清路,就这样以三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边骑边找地方躲雨。
雨下得太大了,这是狼狈的开始。未来两天都是在淋雨中骑行。
好在经过一户人家时,发现了他家搭建了一个雨棚,顺势就开了进去,躲雨,休息,听哗哗啦啦的雨声,大雨持续下了一个多小时,看样子不会完全停下来。彼时已六点多,再不走,天就要黑了,必须在天黑前赶到镇子上,不然就危险了。
朋友说,以前的人住在山里,很无聊吧,没有网线、电视,没有什么娱乐,邻居都离得那么远,串门都不方便。我说未必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占去了大多数时间,根本没时间闲下来,如何无聊?我们现在是因为技术发达了,解放了我们的双手,所以空闲时间相比较而言就比以前多多了。当然了,还得看做什么工作,现代人的劳累和古代人有很大的区别,但农民的辛苦却是一直未变的。
农民一直是我们国家最辛苦,奉献最多,回报最少的群体。农民种植粮食五谷蔬菜,养活了大量的国人,但他们的物质条件又往往是最落后的,享受田园生活这一说法,往往是文人诗意的想象,离现实太远。
很多朋友都畅想着退休以后,去一个风景美丽的乡下盖个房子,有个小院子,养点鸡鸭鹅,开一片小地,种几棵树,再者挖个鱼塘,种点荷花,没事钓点鱼,多么惬意的生活啊。我也看过一些视频号,主人公住在一个农家院子里,拍自己木匠的生活,制作各种家具,伐竹做水管,引山泉水泡茶,今天摘个南瓜,明天采点蘑菇,羡煞旁人。可惜,这样的生活往往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而且要特别能耐得住寂寞。
一般人在村里待久了,就会被无聊包裹,日复一日的重复与稳定作息会消耗掉很多人的心气,要自己主动找事情做,要足够沉静,要形成一种与山水相合的生活节奏,要足够朴实,不然就呆不下去。偶尔听蝉鸣听鸟叫,是新奇是怡悦,整天听呢?常听蝉鸣是天籁,需要安养圣胎,而假隐士太多,真风流太少。
雨还在下,我们冒雨骑行半个多小时,在七点多钟天色将黑的时候到达了大洞镇,衣服、裤子、鞋子都已湿透。找旅店住下,随便吃了份辣椒炒肉,15块钱,回旅店洗澡,烧了一壶开水,泡着小茶,躺在床上嗑瓜子刷视频,舒舒服服睡下,今天的骑行结束了。
(未完待续)
喜 欢 就 转 发 分 享 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