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我觉得自己简直运气爆棚。
第一件事:
以前坐地铁的时候,遇到在地铁里让我扫二维码关注他们创业项目的人,我一般都会高冷拒绝,但最近这次,我心想:反正扫一下也不会损失什么。
晚上回家后收到这个小哥哥的微信打招呼,他说:“那么多人拒绝我,而你支持我,很暖心,真的十分感谢你!”
我再一看他的朋友圈,发现他是做营养饮食搭配的,刚好我最近想把健康饮食这块捡起来,于是和他细细了解了下,收获满满。
第二件事:
上周六在一家餐馆门前等人,突然遇到一对老夫妻和我搭讪说希望给我送个祝福,希望我能接受。
以前的我,估计会一脸懵逼:什么鬼?不理。
但这次秉持着给自己一个机会说不定有惊喜的想法,和他们聊了下去,细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住在附近的一对信仰了基督教二十年的夫妻,傍晚出来散步,顺便希望能给陌生人送些主的祝福。
刚好前段时间在看《人和宗教》这本书,但其实我周围并没有真正信仰某个宗教的朋友可以具体了解他们的心态。这下可巧,能细细聊聊。
接受完他们的祝福后,我很好奇的问他们:“你们是为什么信仰基督教呢?”
他们说:“我们夫妻以前关系很不好,一度到了要离婚的地步,但后来机缘巧合我们开始信仰基督教,主说我们是有罪的人,所以后来每次吵架,我们都会先想下自身的问题,渐渐地,也就不再吵架了。”
我思考了片刻,继续问道:“那其实我理解是你们自身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和主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回答到:“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是因为主来到了我们俩人的中间,成为了我们的共同信仰。”
有点儿意思,原来有宗教信仰的人是这样的想法。
于是和阿姨互换了微信,她还给我推荐了一个他们在朝阳区这边的教会以及一个唱诗班的公众号。
除了上面这两件小事,我还在上周一周就有了三次被邀请就业的机会(在这资本寒冬下,多少人找不着工作啊),而这一切看似非常幸运的事情,只是因为我做了一件事情:
我把自己从比较「封闭」的状态变成了比较「开放」的状态。
而就是这一点小小的变化,让我的生活到处充满了「意外的收获」。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幸运体质」吗?不,我觉得这是我的开放心态给自己创造出来的条件。
以前的我,可以说是一个很封闭的人了,具体表现在:
1.我不喜欢接触我的圈子之外的事物和人
我总认为我应该学习和接触那些「对我有价值」的人和物,比如我是做产品经理的,那我就应该多认识些产品经理,我就应该多看些互联网相关的书等等。
2.我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
当我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我会感到沮丧,也不会好奇对方为何看法不同。
3.我不喜欢提问
我会认为提问会显得自己很傻,让别人觉得我看起来什么都知道好像比较有面子
4.我羞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以前很喜欢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可能错了......但这是我的观点”,这其实是一种敷衍性的表态,我借此来固守自己的观点,还自我感觉自己好像是开明的。
5.我很难同时对同一件事保持两种想法
我以前总觉得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而且通常认为自己就是「白」的那一方,喜欢自己的观点被认可大于追求真正正确的结果。
当我有这种封闭的心态的时候,我根本不可能认为地铁上和路边的陌生人会有可能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
没有开放的心态,我根本不可能认识一个专门做饮食营养搭配的人,更不可能愿意去向他提问。
没有开放的心态,我这种无神论的人,不可能心平气和的去了解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的想法。
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和我有同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两种思维上的障碍:
自我意识障碍 和 思维盲点障碍
这两个障碍让我难以客观地看到我和我所处环境的真相,难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人的帮助,而通常这帮助体现在在我不了解的领域他所带来的信息量上。
什么是自我意识障碍?
人的潜意识里会有一种防卫机制,这种机制让人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接受这些,会让自己直面自己的恐惧,人类天生厌恶恐惧这种情绪。
自我意识障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们通常会让「想要自己正确」的安全感需求打败「找到真相」的理性需求。
如果真相恰好是你的观点,那只能说明你是幸运的。但这却不是一个科学的、可重复适用的定律。相反,很多时候,我们的观点可能都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一味的坚持自己的观点,想要赢得表面上观点的胜利,那么我们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什么是思维盲点障碍?
人的思维方式通常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来源于基因、从小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你的父母、你的朋友等等等等的各项因素的复合作用。
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自己准确看待事物。
所谓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说直白点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就像我们无法理解十维空间一样,因为我们看不到。
思维盲点障碍的代价特别高,当其他人向你从另个维度展示某个事物的美妙性的时候,你可能会视而不见,从而错过了非常有建设性甚至救命的机会。
而为了克服以上两点障碍,有一个能力就非常重要,那就是:保持头脑的极度开放。
那么到底要怎么才能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是能力的话,就一定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重复使用而真正获得这个技能。
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我们必须:
1.诚恳地相信也许自己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确信自己是对的」的观念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糟糕的决策,这种观念很容易让自己刻意忽略到更好的选项。
2.做决策时先分析信息,然后再决定。
听听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绝不会削弱我们自主决策的自由,只是让你在决策时拥有更宽广的视角。
多听别人的观点,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收集。
再好的决策能力,都建立在有丰富的信息的基础之上。否则,只能称之为运气,而不是能力。
3.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提问和承认自己错误并不会让别人看不起你!提问和承认自己错误并不会让别人看不起你!提问和承认自己错误并不会让别人看不起你!
4.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输入」。
对于很多人而言,产出东西的热情比学习知识的热情要高得多,毕竟表达观点只是动动嘴,学习倒是挺累的。
比如我之所以认识到「头脑极度开放」的好处,正是来源于之前读过Ray Dalio的《原则》一书。(推荐所有人都应该读一下此书,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都基于此书,然后通过我个人切实的体验才有了这篇输出)。
但要知道,吸纳的少,你表达出来的东西质量也不会高,反而会消耗你的信用货币。
5.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要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的答案
永远记住一点:最好的答案不一定是你想出来的!你可以在其他人那里找。重要的是能让这个答案为你所用
6.不要轻易拒绝了解一个你还不了解的领域
其实这点说直白点就是:保持好奇心。很多人长大后,好奇心也消失了,还自诩为「成熟」。好奇心一旦消失,人生可能就会变得程式化。没有好奇心的人的生活,大都活成了一个模样。
相信你一旦能成为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后,你会发现,幸运的事情总是会眷顾你,你的机会总是那么多,而这一切,不必感谢神祗,只需要感谢你可能在无意间给自己埋下的伏笔。
关注公众号:我是恬恬酱。和我一起坚持成长,升级认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290/1b64709506831b9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