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42.家长教会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远比让他乖乖听话更重要

442.家长教会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远比让他乖乖听话更重要

作者: 青青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19:50 被阅读0次

      楠楠4岁半,常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生气。比如到睡觉时间了,他还在看电视,妈妈过去关掉电视,让他赶紧上床,他生气了。他想吃西瓜,但家里买的葡萄再不吃就坏了,妈妈让他先吃葡萄,他又生气了……小孩子心思简单,不开心会直接挂在脸上。他会哭,会打妈妈,会直接对妈妈说“我不喜欢你了”“不跟你玩了”。也会生闷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对他的小情绪,楠楠妈好气又好笑,却又解决不了。

      这天,妈妈收拾桌子不小心把楠楠画的画弄脏了一个角,楠楠又生气了,非要妈妈赔。妈妈先给楠楠讲道理,说自己不是故意的,楠楠噘着嘴;妈妈看没效果,便说中午给楠楠做好吃的,问他想吃啥,楠楠不搭理;见来软的不行,妈妈便来硬的,冷下脸来说,其实是楠楠自己没把东西放好,就这还好意思生气?结果楠楠一听,直接气哭了。

        妈妈一看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越闹越大了,干脆撒手不管了。

      说教、哄劝、打压、漠视这些方法,家长常用但不管用。

        俗话说“小孩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意思是小孩子闹情绪很常见。通常,父母处理孩子闹情绪,有这么几种方法:

      1. 说教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这样危险,容易摔下来,不听话,摔下来怪谁?”

      有些家长在孩子闹情绪时,坚持讲道理,希望孩子明白是非,不乱发脾气。其实,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因为孩子在生气时听不进去任何道理,父母越讲道理,孩子越觉得不被理解,越烦躁。

        2. 哄劝

        “别哭了,走,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不如咱们去游乐场吧,别发脾气了!”

      有些家长一看孩子生气了,就采取哄劝的办法,买好吃的、去好玩的地方,希望孩子转移注意力,忘记让他生气的事。哄劝的招数一时管用,但用的次数多了,会把孩子惯坏,导致孩子脾气更大、更难哄。

        3. 打压

        “你自己做错了事,还好意思发脾气!”

        “我数三个数,你如果还闹,信不信我把你扔这儿!”

      有些家长看孩子闹情绪,直接发火,希望用更大的脾气镇住孩子。这种做法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把孩子吓住,以后不敢对家长流露真实想法;二导致孩子更加叛逆,孩子学习家长的做法,以暴制暴,必然导致矛盾升级。

      4. 漠视

      “心情不好就躲起来,别让别人看见你。因为没人想和你这样的人说话。”

        “没事,一点儿都不疼,别这么娇气。”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闹情绪不值得理睬,自己忙着呢,没空管。其实,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家长的关爱,有的孩子发脾气就是为了寻找存在感。如果家长置之不理,孩子会非常失落,感觉不被重视,影响其心理健康。

      以上四种方法,楠楠妈都用了:先讲道理,后来软的,软的不行来硬的,最后撒手不管,可是都没有用。可见,说教、哄劝、打压、漠视这四种方法,家长常用但不管用。

      允许孩子生气,接纳其负面情绪,然后再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方法管用呢?专家指出,家长想将孩子的负面情绪疏导出去,可分三步走:

      1. 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

      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首先要允许,内心不排斥,不打断孩子表达其负面情绪。

        以上所说的说教、哄劝、打压、漠视,其实这些都是对孩子不良情绪的否定和责备,给孩子传递的信息都是:你有不良情绪是不对的,你必须将不良情绪马上消灭掉或转移走。结果,孩子会忽略家长讲话的内容而关注家长对他的态度。

      比如,孩子贪玩忘了写作业,妈妈很生气,痛骂孩子。这时,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我不该贪玩”转移到“妈妈对我不满”上,从而失去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机会。

      2. 教孩子接纳负面情绪

      有些家长一看孩子伤心、难过,就深感不安,想让孩子赶紧高兴起来。如,孩子把心爱的东西弄坏了很难过。妈妈为了不让孩子难过,说:“我早跟你说过,你就是不听。看,现在坏了吧。”

      妈妈的这种态度是隐含的责备,而不是真切的同情。孩子已经很难过了,妈妈就不要再“补刀”了。妈妈不如告诉孩子,自己也曾弄坏过心爱的东西,并为此伤心。

      不过,既然坏了无法恢复,不如吸取教训,保护好其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包括负面情绪,并停留在情绪里感受、体会一下,然后通过自我调节,控制事情不往坏的方向发展。

      3. 合理释放转化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要及时释放,才有利于心理健康。如何释放负面情绪?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哭泣、叫喊、运动等等。

      转化负面情绪是对家长、孩子更高的要求。凡事往积极的方面想,一个有效方法是“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如:孩子被好朋友误会了,很难过。妈妈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你带好朋友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过去,发现原来是你的某句话让好朋友误会了;然后启发、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既然好朋友误会你了,那下一步该怎么做?家长可以提供若干答案让孩子选择,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无完人,不自傲、不自卑,做真实的自我才最好。家长教会孩子处理负面情绪,远比让他乖乖听话更重要。

(原载于妇女生活杂志社《现代家长》2021年第10期“个案分析”栏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42.家长教会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远比让他乖乖听话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zc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