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生挑灯看剑,雄心壮志补天裂
辛弃疾一身最大的梦想,就是征战沙场,收复中原。因而他所有做的准备,都是为灭金复国而来的。他从小受到最好的教育,不仅读经史子集,还每天练武功,学兵法。甚至去赶考的时候,都在看地形,画地图,打探情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收复河山,做到知己知彼,灭敌复国。他回到南宋后,向朝廷上书了他的万言平戎策《美芹十论》《九议》,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违法主张,同时也在批判朝廷中抗金必亡的论调。告诉大家,金人不足虑,抗金必胜。但朝廷不想打仗,他的平戎策被皇帝束之高阁。委派他做一些不重要的官职。他在湖南任职期间,组建了飞虎军,为朝廷训练军队,为有朝一日能够用得上派场,被当时的人诟病,辛弃疾不得不离开湖南,被调遣到别的地方。后来飞虎军成为长江沿线的一支重要防御力量,被金人称为虎儿军。
他也是一个战略家。他在那个时代就看出了北方的蒙古国正在崛起,这个民族生命力强盛,能征善战,发展非常迅速。让辛弃疾警惕和忧虑。他预言“仇虏60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六十年后,金国灭亡,南宋被蒙古吞并。他的预言这么准确。只有伟大的战略家才能做到,怪不得毛主席那么喜欢读辛弃疾。康熙皇帝在几百年后,感叹辛弃疾身不逢时,有大才,而没有被重用。否则真的可能改写一个时代。
辛弃疾收复河山之志,从未改变。直到他68岁去世的时候,嘴里喊着的仍然是“杀贼”。读到这儿就万分感动,这样的赤子之心,在南宋做官几十年,名声很响亮的辛弃疾,他的北伐复国的愿望硬生生被压回去,于是吐出来的全是慷慨悲壮的诗歌。
辛弃疾一直主张北伐复国,但因为他是归正人,不受重用。因为朝庭的主和派,想过安逸的生活,他的声音不被重视。甚至一些主战派真的想北伐胡虏,收复中原的时候。这些人要么志大才疏,不听辛弃疾的劝阻,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一上战场全线击溃。隆兴北伐,很快就折戟沉沙了。失败议和后,赔付了更多的岁币。在辛弃疾五十来岁的时候,又被朝廷召回去,但也只是让他做一些边边角角的事情,并没准备让他披挂上阵,只是让他镇江镇守。宰相对他有所顾忌,不愿意手下有个资历深,威望高,性格倔强,难以驾驭的潜在的对手,所以用完辛弃疾后,找个理由将他贬谪了。最后宰相韩侂胄指挥北伐,大败,韩侂胄被杀,赔款割地,南宋继续屈辱着,窝囊着。辛弃疾也不久病逝,走完他68年的生命历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生都在积极准备,抗金复国。
四、词坛飞将军,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一生志在收复河山,恢复中原。但他的志向并没有实现,还不时的被贬谪,写了很多忧愤悲壮之词。王国维评价他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他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收复河山没有做成,但无意中却成了豪放词派的领袖。读着他那些词,感受到他慷慨激昂,家仇国恨,郁结于心。流淌出来的痴心不改的家国之情。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临安的元宵节,众人热闹,他都独寂寞。他的收复河山希望渺茫。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搏杀沙场,冲锋陷阵,志向搁浅,积郁无奈。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武装抗金,收复失地。复原北方,寸功未进,耿耿于怀。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壮志难酬,呼天抢地,悲愤慷慨,无人懂赤子之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里焚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抗金复国,战场杀敌,恢复中原是他永远的梦。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是他永远的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无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哪怕年老体衰,一说到北伐,依然意气风发,雄壮豪健,随时出发。
他抗金复国的梦想没有实现,无意中却成为词坛霸主。对于他的词,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清代的周济认为他的词的成就高于苏轼。是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之。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他说辛弃疾的词,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后人称他为词中之龙。他的词气魄雄大,意境沉郁。
读了这本书,对辛弃疾的过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感动于辛弃疾至死不忘复国之志,感动于他做事雷厉风行,品格沉静清澈,感动于他对朋友的真挚热情。陈亮,和他有一样的志向,冬日带湖促膝而谈。比他大15岁的陆游,怜惜他大材小用。还有同时代的朱熹,对他也是惺惺相惜。辛弃疾才干能力,丰富的内心世界,高远的志向,让人在穿越了千年,依然感受到他的激情澎湃,看到他挑灯看剑真英雄的豪健之气。
他这一辈子活的真值,只是他自己不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