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充分肯定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但我们也要谦虚谨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目前的经济大格局,已经非常清楚,隐患在蔓延。经济分几大块: 一是农业。土地规模化,遇到小农经济,且行且珍惜吧。二是服务业。贴瓷砖,送快递是最大的服务业,低端内需为主,和外汇没什么关系。三是工业遇到结构性挑战。
工业结构中,中端和低端产品,包打天下。高端产品,能够替代少部分环节,但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一旦关键原材料断供,再加上一些复杂国际因素,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一,外贸有挑战
以前的打法是很清楚的,中小民企创汇,大企业用汇,买回高端进口原材料,配合国内一些深度研发改进,表面上形成完整的高中低产品序列。但目前,两头遇堵。
中低端产品,例如塑料拖鞋,挖掘机,可能被老川加了关税,今后不容乐观。虽然亚非拉的需求很大,但他们的硬通货不多,更多的是以物易物,例如,出口100吨小五金,换回一船红木。这种操作模式,中小企业是玩不下去的。高端产品的断供已现,虽然号称有替代品,怎么说呢?祝福你吧。低端和高端,两头困难。
二,内贸接近饱和了
现在的一般家庭还是很节约的,大项开支主要是:大城市住房,学历教育,大病救治。这三个领域,水深的厉害,一般民企是进不去。而民企能够参与的小家电,衣帽鞋,吃吃喝喝等,基本饱和了。现在一条乡下生产的内销裙子,100美元还算一般性的,你买得起多少?
三,就业的来源是货币
目前,就业形势喜人,用工荒天天在发生,贴瓷砖和理工科博士的收入差不多了。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总量下降。二是很多年轻人读了一个二本后,靠着父母打工收入或者拆迁款,主动退出艰苦劳动,混个工资三千块的办公室。三是大基建热得发烫,带动了无数的上下游企业,就业非常好。
说白了就是货币增发,工地小彩旗飘起来!
四,外汇代表粮食和石油
外汇来源,45%是民企,45%是外企。外企啥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中必赢。出口民企的日子好过吗?有好的,但也有不好的。这两大块领域,不搬到东南亚就算不错了,再增加就业的可能性不算很大了。能够保住现在的外贸世界第一的水平就好了。
五,调整期怎么办?
措施是很清楚的,但选择题不好做啊。
一,人为扩大货币规模。钱砸下去,大基建热了,就业肯定就起来了。但也有一些小问题,主要是房价。
二,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提高员工收入,激活内需。中国最好的工业品,主要是电子电器类,洗衣机,电冰箱,手机,都不错。但还有更多质量不怎么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到处乱窜。提高质量的前提是,有人买。中小企业必须有能力给员工加工资。这一块,你懂我也懂,就看怎么选了。
三,医疗教育改革,不能再等了。这两个领域改革了几十年了,看病贵,读书难,各种利益纠葛不清,红包满天飞,影响社会风气的不良情况,依然存在。原因很简单,自己改革自己,下不去手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