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夏知凉征文大赛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夏知凉征文大赛】从两个名女人看人生:被名人老公抛弃,如何逆袭从

【夏知凉征文大赛】从两个名女人看人生:被名人老公抛弃,如何逆袭从

作者: 丹菡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06:41 被阅读169次

文:丹菡

提到被丈夫拋弃的原配,人们的心里,大抵会出现一个黄脸婆的形象,或不合时宜,或木讷呆板、不解风情,或雍肿邋遢、面貌无味……

而她们,绝对可以刷新你的观感和固有的印象。

于凤至 1930年于天津

于凤至,字翔舟,生于1897年,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1916年生下张学良唯一的女儿张闾瑛。1940年赴美求医,1990年3月20日突发心脏病在美国洛杉矶离世,享年93岁。

张幼仪

提到于至凤,脑海里自然而然便出现了另一位女性一一张幼仪。

张幼仪,名嘉玢,1900年出生,1915年与徐志摩结为伉俪。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1922年产下次子,并与徐志摩正式离婚1988年逝世于纽约。

她们俩人,有着惊人相似的命运,并在最终,都逆袭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我,也竭力地想要从她们的命运中悟到些什么。

(一)

她们生于同一时代,都曾就学女子师范大学,在同一年1915年结婚。

受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婚,她们的丈夫,对这段婚姻,内心是不认同的,婚后两人皆被丈夫轻慢。

张学良遵父命被迫娶亲,婚后不叫于凤至夫人,叫大姐,婚后不久,即在风月场中的流连,留她在家独守空房。

张学良在外花天酒地,红粉不断,于凤至充耳不闻,照常照料家人。

1927年张学良在舞场偶遇赵绮霞(赵四小姐),从此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三人行。

徐志摩对这桩包办婚姻极其厌恶,对张幼仪从婚前到婚后都嫌弃鄙视,称她:“乡下土包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迫于张幼仪二哥压力不得不去接她时,也是极不耐烦、极其不情愿的。

徐志摩爱上林徽因,想要离婚,让张幼仪打掉孩子,她不同意,说:“我听人说,有人因流产而死去。”

他说:“还有很多人因火车出事死掉,不照样有很多人坐火车吗?”并将怀孕两个月的她独自扔在波士顿。

1922年,张幼仪在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追到柏林,见面就要逼她签下离婚协议书。只因林徽因马上要回国,他等不及。

全然不顾,离婚后,她如何生活,如何在异国他乡,抚养大尚在襁褓的婴孩。

他对她的残酷,可见一斑。

(二)

她们,真的是他们口中的大姐、土包子吗?

非也,她们诗书礼仪,容貌品行,情意度量,家世教育,样样拔尖。

于凤至出身富豪之家,其父是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曾照拂过张作霖,对其有救命之恩。

她美丽智慧,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思想。古典清秀的脸庞,宛若雨后池塘盛开的清莲。爱新觉罗·溥杰见之亦惊叹:美如雨后清荷。

她心地善良,德行端庄,和婆婆形同母女,对上有敬,对下有威。赢得了整个帅府上上下下的敬重。

张作霖非常满意这个儿媳妇,对她很是看重。他发起脾气时,没有人敢上前,但只要于凤至上前劝解,他就会消气。

张幼仪家中,八子四女,二哥张嘉森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政治活动家及哲学家,四哥张嘉璈是中国银行副总裁,主持着上海各国银行事务,家底非常丰厚。

张幼仪在女儿中排行老二,备受家中哥哥们的宠爱。她端庄大气,温柔典雅,不矫揉造作,待人接物,至诚至真,颇有几分宋庆龄的味道。

其贤惠善良识大体的美德,令徐志摩身边的朋友赞叹,令徐父徐母倍加宠爱。

(三)

对夫君,她们情深义重,优雅大度。却终是婚姻离散,背井离乡,儿子夭亡,尝尽世间苦,未得一人心。

1927年,张学良舞场上偶遇十六岁的赵绮霞(赵四小姐),两人一见钟情,赵四为张学良,退婚,和父亲闹翻,只要能留在少帅身边,她愿意做秘书,不要名分,只求在一起。

张学良也异常坚决,于凤至被逼无奈,答应接纳赵四,哪怕他心里爱的是赵四小姐,她只要能看见他,能为他做事,她也愿意。

为此,她在帅府旁买房一栋,让赵四搬过来住,这一住,就是五十年。

她从不忍伤害赵四,只为不让他伤心为难。

赵四生的孩子,没有名分,不好抚养,她毅然将孩子抱回帅府亲自抚养。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羁押,于凤至陪伴着他辗转流迁,一直跟在他身边照顾,直到自己身染重病,才不得不赴美就医。

她得的是乳腺癌,因不愿以残缺之身面对他,而不愿作手术,坚持采取保守疗法。

最后癌细胞转移,为了保住性命,在肯尼迪夫妇的百般劝说下,她才妥协。

既使是痛苦的化疗期,独在异乡的她虽如此渴望见他那一面,却仍在担忧他在国内身不由己的日子。

她不顾个人身体,拼命给他赚下偌大家业,以保他出狱后生活无虞。

他被软禁时,她在美国,不惜掀起了媒体大战,每日奔走救夫,为救他她拼尽全力!

因为明白张学良艰难,她同意签署离婚协议,并写信给其父母,说自己愿意离婚,以成全这对璧人。

于凤至

1915年,年仅15岁的张幼仪就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尚未结业,便辍学嫁给了大她四岁的徐志摩。

她深深仰慕着他的才华,在乎他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对他温顺恭良,从不违逆。

婚后,行动举止礼数有加,性格沉默温良,料理家务,打理财务,伺奉双亲,赢得人人称道。

徐志摩与陆小曼再婚,徐家二老都征询她的意见。他们认她为干女儿,徐父与徐志摩、陆小曼断绝经济往来,却将自己的一处房子送给张幼仪,以保证她能在上海衣食无忧。

可以想见,要如何的无私付出,呕心沥血,才能让干古难题的婆媳关系变得如此和睦融洽?

可他,众人口中的谦谦君子,唯独对她嫌弃、残酷、冷漠、鄙夷。

他对她鄙夷如刀似箭,刀刀剜心,而她只是默默咽下所有的绝情和伤害。

这段失败的婚姻经历,让她从心底全盘否定自己,让她变得自卑和胆怯。

离婚后,她仍牵念着他的一切,独自抚养他们的儿子,奉养他年迈的双亲,直至去世。

看到他写的诗或哪怕只是和他相关的文章,她都精心保存,为他诗文全集的出版,费尽心思。

他逝世时,陆小曼六神无主,将报丧的人拒之门外。是她迅速妥善地安排,让自己的哥哥陪阿欢将徐志摩的遗体接来,令年迈的徐父徐母,对她无限感激。

这一生,伤她最深的人,是他,而她最爱的人,也是他。

他爱过的女子,都没有令他真正地安稳幸福,她却替他尽了原本他该尽的孝心,不让他们晚景凄凉。

(四)

离开婚姻,经历无数痛苦后,她们自强自立,在另外的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活出最好的自己,成就了传奇人生。

病后,于至凤几乎身无分文,却还想保张学良出狱后衣食无忧,她闯入股海。

凭着从父亲那里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曾经东北第一夫人的胸怀和胆识,很快在股市里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然后用赚来的钱,买房、出租,积累原始资本,很快大富大贵,在美国买了两处彼邻而居的豪华别墅。

按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内家里的居住式样,于凤至把两处别墅装饰起来,自己住一处,另一处则希望张学良自由时,作为他和赵四小姐共度晚年的地方。她将此视为给他的最好礼物。

五十年前一别后,她,至死未能再见到他。

临死,于凤至将所有的财产留给张学良,并留下遗言:要和他虽不同生,但要死后同穴。却亦未能如愿。

张学良墓前拜祭,抚碑长叹: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而她,却再也听不到了。

这一生,她为他而生,爱他懂他帮他,无怨无悔。张学良始终敬她,对她,却终究没有爱过。

离开了徐志摩的张幼仪,人生却宛如开了挂,激发出了她自身蕴藏的巨大力量,找到了那个最好的自己,活得独立坚强!

她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进入德国裴斯特洛齐学院,专攻幼教。严格要求自己,在德生活的四年,她找到了在徐志摩那里从未有过的自信。

1925年,二儿子彼得去世。

1926年,丧子心痛的张幼仪回国,凭借出色的德文在东吴大学教习德语。

后来凭借敏锐的商业触觉,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借助四哥的人脉及优秀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将女子商业银行扭亏为赢。

她的人生完成不可思议的大逆转。她的改变,令徐志摩吃惊,曾经那么轻视她的他,称赞她是一个有胆量有志气的女子,什么都不怕!

他还为她所开的云裳服装公司投资,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到她这里裁衣、制衣。

离婚后的他们竟然能像好朋友一样说笑,写信谈心。这是她以前根本就不敢侈望的。

1953年,一名叫作苏纪之的医生进入了她的生活,并得到了儿子阿欢衷心的支持和祝福。

凭着自己坚强、诚挚、努力和改变,她最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疼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她们的婚姻,无疑是悲剧,是人生中巨大的失败,是手上一副烂得不能再烂的牌。

爱情婚姻的巨大伤害,化为动力,让她们绝地逆袭,反而成就了她们在其他领域的巨大成功。凭着自己的不放弃和努力,打好了余生的牌。

人生最终需要的,是自己成全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就看你,愿不愿意付出努力和艰辛,去成就那个最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知凉征文大赛】从两个名女人看人生:被名人老公抛弃,如何逆袭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ev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