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笑了,是因为我。我也“孝”了,是因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蹟,论蹟天下无孝子”。这句话不光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让我学会了孝的方法。道理就是,善良的人首先要有一颗孝敬的心。一个人对父母孝敬不孝敬的标准,不是给父母多少东西,多少钱,不能说达标就是孝,不达标就是不孝。或者说让父母吃得好就是孝,吃得差就是不孝。如果那样的话,天下穷人的孩子岂不都成了不孝之子。孝敬父母论的是一颗心。只要心中有父母,并且在行动上关心爱护,这就是孝。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又不违法乱纪,怎么做都是孝心。不一定非得给多少钱才是孝心。除了逢年过节,平时我很少给父母寄钱。可我心中每时每刻都在念叨他们。 年轻时没有电话,我几乎每个礼拜都给父母写信。装了电话以后,我每个月都与父母通电话。定点定时,有事儿没事儿都打。与母亲通话聊天,每一次都不少于半小时。有时一个小时还说不完。而且与母亲说完了,还要与父亲说。
父亲的话没有母亲多。可他爱喝酒。那一天,与母亲通完电话以后,正准备挂电话,母亲说,“刚好,你爸也回来了,要不要跟你爸也说两句?”我说那是必须的。
我问父亲,“你刚才干啥去了?”爸爸说,“我去买汽油,刚回来”。我说:“那就奇了怪了,”爸爸问我“咋了?”我一本正经地说,“我咋闻着有一股子酒精味儿呢?你是不是又喝酒了?”爸爸笑了。这是我在话筒里听到的。可假如爸爸身上真的有酒味儿,我在电话中能“闻”得出来吗?我是故意逗他玩儿。所以老爸这才在电话中笑出声来。而且笑得十分开心。还说,“你这个臭小子,…你,你是狗鼻子啊,哈哈哈…你是把耳朵当鼻子用了……”说完又笑。七老八十的人,他笑得那么纯真,声音那么清亮。从他的声音中,我享受了纯正的乡愁,也听出了他老人家的满足与健康……
这么多年,我虽然没有给父母与家庭做什么贡献,但每个月,我都与他们电话联系。有事没事都打。且只报喜不报忧。有时也讲个笑话,或与他们开个玩笑。就像今天这样,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笑一回。我觉得能让父母高兴,这就是我的孝。如果我的“孝”能让他们笑出声来,我觉得我也算是尽了孝心,……既然“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蹟,”那么谁能说爸爸的笑不是我的“孝”呢?
2023.3.29草于银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