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那一年,她十四岁

那一年,她十四岁

作者: 孟青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1:49 被阅读2次

                        (一)

阿毛出生在一个举人的家庭,日子过的还算不错,阿爹和阿娘都很疼她。阿毛生的落落大方,十四岁那年,便有很多人来提亲。

阿爹选了很久,最后给阿毛和吴家的孩子定下了亲事。阿毛心里带着一丝懵懂和羞涩,但她并没有见过那吴家的孩子,只听阿爹简单的描述了一下。

但是,天降横祸,吴家孩子的死讯传到了家里,阿毛有些难过,自己才刚刚14岁,竟然就成了寡妇。

阿毛还不知道,吴家孩子的死讯传来后,阿爹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让自己殉节。阿爹找来大舅,他们心疼阿毛年纪太小,跳井和服毒这样的死法太过残忍,最后,他们决定让阿毛饿死。

大舅走后,便是阿毛噩梦的开始,阿爹把她锁在家里,不给她饭吃。她不停地敲打着房门,质问阿爹为什么不给她饭吃,她不明白,阿爹怎么舍得让自己饿死。

慢慢地,阿毛没有力气敲门了,她能够听到阿娘小声的哭泣,她也能听到阿爹给他讲的“大道理”,她死了,便是一生名节,光宗耀祖,阿爹阿娘可以跟着沾光。她活着,便是寡妇,是家中的耻辱。

可是阿毛不明白,为什么饿死自己就可以光宗耀祖?为什么阿娘不给自己吃饭?为什么阿爹这么的狠心?

第七天,阿毛躺在地上,脸色惨白,眼珠子陷落到眼眶里,几乎没有了呼吸。她听到阿爹打开了门,一丝光透进来,她以为阿爹要给她饭吃了,阿爹摸了摸她的鼻息,把她抬到了客厅里,然后来了很多人,有穿着官服的县太爷,还有几个乡绅,他们上香、敬酒、作揖,留下一个“贞烈可风”的匾额。阿爹在笑,阿娘在哭,阿毛努力想看看那个匾额,那个害死自己的东西,却再也睁不开眼睛了。

吴王式,故事的最后,阿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一座冷冰冰的“贞洁”牌坊。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杂志《新青年》上刊载了一篇叫做《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故事的主人公阿毛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阿毛确确实实代表了那个时代很多女性的悲惨命运。

贞节牌坊(图片来自网络)

                        (二)

小茉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父亲很早就不负责任的失踪了,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她和哥哥,但是13岁的时候母亲却锒铛入狱,小茉辍学了,年幼的她不知道如何生活,网络成了她唯一的宣泄,网络上虚幻的生活方佛可以让这个13岁的孩子忘记现实生活的无助。为了支付上网的费用,小茉去服装店打过工,但是一个月只有800块。钱不够,小茉就和哥哥要。后来,哥哥知道小茉要钱是去网吧,两个人发生了争执,大吵了一架,小茉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却不想这一走,就开始了她六年噩梦般的生活。

她走在路上,很饿,一个60多岁的老头迎面而来,开着三轮车,让她上来,说有鸡腿吃,她就上去了,一个14岁的孩子,并不懂得世道险恶,还没有人告诉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走了很久,到了老头家,老头如约给了她一个鸡腿,但是伴随着一个鸡腿的,还有强行脱去的衣服和难以描述的强奸,女孩隐约知道这样不好,她反抗,换来的却是一顿毒打,老头拿凳子直接摔到了她的脸上,她看着老头身边的老太太,和妈妈一样的女人,她求救,却没有任何回应。

那以后的生活,便是小茉一个人被关在屋子里,饥饿,强奸,毒打。她哭过,闹过,甚至想过自杀,多少次的梦里,她梦到母亲和哥哥来了,来救走了自己,她回到了自己以前的家。可是一觉醒来,还是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屋子。

渐渐的,小茉迷离了,她分不清黑夜和白天,分不清是梦里还是现实,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分不清睡觉的是老头还是老头的儿子,分不清自己孩子的父亲是谁,更分不清自己的小儿子该叫大儿子哥哥还是叔叔。

16岁的时候,小茉给老头生了一个儿子。19岁的时候又给老头的儿子生了一对双胞胎。而已经精神分裂的小茉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故事的结局,小茉妈妈出狱后找到了她,但是仅仅才20岁的小茉,却再也回不到14岁那年重来一次了。

故事发生在2018年年末,距离阿毛的死已经过去100多年了。

小茉(图片来自网络)

两个14岁女孩的遭遇让人心痛,100年前,在一个新文化的20世纪,我们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走向了民主,却仍旧上演着“贞洁牌坊”的死亡故事,传统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仍然桎梏着女性。但极具魔幻的是,21世纪的今天,仍有所谓“女德班”,告诉女性“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十六字“箴言”。

100年后,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美好新时代,我们摆脱了外来侵略,实现了国家富强,却仍然有小茉这样不幸的故事在发生。同样魔幻的是,在初期的调解中,老头一家并不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而无地自容,或者说,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违法。小茉的妈妈竟然想过让小茉嫁给老头的儿子,她忽视了眼前的女儿已经被折磨成了精神分裂。警察也没有把这当作拐卖、强奸或者非法监禁等刑事案件处理,他们眼里这更像是一个可以调解的民事纠纷。直到最后,关于小茉三个孩子的亲子鉴定结果出来,才把这件事推上了风口浪尖。

写到这里,并不是要说女权,只是觉得女性觉醒的路道阻且长。而这条路需要整个社会的觉醒和努力,除了舆论的压力,更需要立法、教育等相关制度的完善。故事中的女孩子们都回不到过去了,希望现实中的女孩子都不会再成为故事中的女孩子。

相关文章

  • 那一年,她十四岁

    (一) 阿毛出生在一个举人的家庭,日子过的还算不错,阿爹和阿娘都很疼她。阿毛生的落落大方,...

  • 岁月埋葬了谁的青春?

    那一年,我九岁,她十一岁,我告诉她我将来要娶她,她也很调皮地回答我:好呀。 那一年,我十二岁,她十四岁,她高我一头...

  • 同性之殇

    一 那一年,我十七岁。高考失利。 那一年,她三十四岁。孑然一人。 那一年,我最引以为傲的学业已不复存在。我没有什么...

  • 频率是个奇怪的东西

    那一年我十三岁,你十四岁, 我们在期末考试的考场相见, 我低头做题,你帅气明媚。 那一年我十四岁,你十五岁, 暑假...

  • 真实故事:你少年时遇到的叛逆少女后来都怎样了?

    1 我第一次见阿乐是在2011年,那一年她刚满十四岁,当时正赶上非主流盛行时代...

  • 小说 | 三个女人的爱情(2)

    梅是出嫁的那一年,刚过十九岁。那一年,她的大哥大壮刚刚二十四岁。在村子里,男人过了二十五岁,没有娶媳妇,那是件相当...

  • 没有刻骨铭心,惋惜但不遗憾!

    人生最低谷的阶段,我结婚了。那一年,我三十八岁,她小我十四岁。 九年过去了,一切都还好。广州定...

  • 十年。

    时光荏苒,转眼十年。 那一年,初中,他,十四岁;她,十三。我叫燕子,也正随了飞燕的个性,活泼开朗,小巧玲珑。正值青...

  • 懂知足是一种本领,这本领可助你通往幸福

    最近很多的时候都在琢磨婆婆,包括现在,一觉醒来就满脑子又是她了。 老公十四岁就辍学务工,从那一年起,他家(他和他父...

  • 爱上青鸟

    她总说我是一只鸟,一只穿着绿色军装的鸟,捉不住,也养不好。 那一年我二十四岁,她十九岁。是她先爱上我的。那个身材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一年,她十四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ir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