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言的表现力
(一)重音与停顿
1. 重音
语法重音:从语法结构来看,定语、状语、补语往往为口头表达中的重音。(样貌、状态、动作)
逻辑重音:当人们表达思想时,就自己特别希望强调的内容加以重点突出,从而使句子的含义更加明确,不使听者产生误会。如:
我知道你很会唱歌。
我知道你很会唱歌。
我知道你很会唱歌。
我知道你很会唱歌。
我知道你很会唱歌。
* 重音之“重”,是重点,而非“重读”。有时可表现为重读,有时停顿也可起到重音的效果。
2. 停顿
需要停顿的地方都会有标点符号标示,因此也可称作“语法停顿”。
逗号停顿短,句号停顿稍显长。段落间停顿更长。省略号表示意犹未尽,最后一字采用减弱停顿的方法,使停顿不知从何开始在哪里结束,造成音断意不断的感觉。
(二)语气和语调
重音和停顿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语气和语调表达作品的情绪情感。
语势:上行、平行、下行
上行语势:表现欣喜、欢乐、轻松向上、疑问等情绪。(体育比赛类节目播报)
平行语势:表现平和、安详、稳健、冷漠等情绪。(新闻类节目播报)
下行语势:表现庄重、沉痛、愤怒等情绪。(讣告、悲痛事件播报)
语气与语调由以上三类语势结合构成,表达人类复杂的情绪情感变化,而语势又由四大基本技能(语速快慢、音量大小、音调高低、力度强弱)构成。
[练习]
1. 用三种语势朗读以下句子:
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开幕。
2.类比法,以准确的语气语调把象征角色、画面、情境的符号尽量变得让人更够理解。练习以下句子: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画面:小巧可爱的百灵鸟,从一望无际的蓝天迅速飞过,慢慢消失在天边)
(三)三点定位法
三点分析法是演员对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以什么身份说话)
1. 发出信号者(演员自身所扮演的角色)
对发出信号者的考察,首先要对作品体现出来的“三观”进行考察。可以从理解作家入手,但一定不能离开作品本身。
2. 接收信号者(观众或戏剧中的对手演员)
戏剧的矛盾冲突往往产生于人物关系当中。在戏剧表演中“信号接收者”是在不断变化的。
3. 人们互相交流所发出的信号(即作品)
文学作品的来源:生活(现实世界,真实);思维(想象世界,倾向于尽善尽美,但不可简单定义为真实或虚假)
表现思维世界:朗诵。朗诵不是虚假、造作、文艺腔。
表现现实生活:不说“真话”——人际关系中,借助语言、心理、动作掩饰内心真正的想法。
(四)台词处理中的类比法
类比法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即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抽象,并用特定表现手段进行表现,如果类似,就可用技法替代现实。
1. 对物体的直接类比。如:表现百灵鸟,可将其与跳跃、轻快的声音语调联系起来。
2. 对物体的间接类比。现实中如颜色等难以表现的事物,需要将其与人对特定事物的情绪、态度相联系,赋予其意义。如:表现红色,可与国旗、烈士鲜血相联系。
3. 多次抽象。表现多个近似事物时,注意逐个类比并突出区别。如: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前抽象出阳刚之气,后抽象出阴柔之美。
4. 模拟情感的生理反应。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在历史上的形象及当时的心理处境,“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语气激昂上扬,“何时灭”突出人物内心的憋闷。
[练习]
“在船上,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大早,那时天还没有亮,周围是很寂静的,只有机器房的声音。”
尝试表现文段在以下不同情境中发生:
a. 年迈的老人回忆当年
b. 年迈的老人给孙子讲自己年轻时和爱人在船上的初遇
c. 年迈的泰坦尼克号幸存者面向公众回忆
*总结:“三点定位法”是一种对作品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平衡,来确定角色的基调,掌握角色的基本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