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笔开支是生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
广义投资,是用资源交换更能增值的资产。一切资源增值活动,都是投资。这里的资源不仅指金钱,还包括时间、注意力等其它非货币资源。
例如,阅读一篇文章,掌握一个概念,让自己未来更有条件优质决策,展开明智行动,这也是投资。
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资源消耗行为,要么是在投资,要么是在消费,价值差异显著。
例如,泛泛阅读一篇娱乐八卦,和认真钻研一篇硬核文章,都是在消耗时间和注意力,但对于提高认知深度而言,效果却有明显区别。
想要提高投资能力,首要是培养投资习惯,可以通过自我提问两个问题来练习。
第一个问题是:这笔开支是生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
生产性和消费性是指,是能实现增殖,还是纯粹消耗。例如,理财1万元,获得利息500元,这具有生产性;买一件衣服,穿一次觉得不合适放在衣柜,这只有消费性。
但如果你很喜欢这件衣服,穿上后能给自己强烈心理暗示,感觉自信而有力量,工作和生活表现更好,这件衣服也就具有生产性。
粗略来说,生产性开支买的是资产,后续能持续提供收益,甚至可以形成正向复利;消费性开支买的是负债,从你的钱包把钱划走,效用要么是一次性的,要么会迅速衰减。
第二个问题是:这笔开支的生产性,是高还是低?
第一个问题帮助我们只做必要消费,多做增值投资。第二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
生产性是高是低,我们可以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如果带来同样产出,投入越少,生产性越高;如果投入相同,产出越高,生产性越高。
例如,两个理财产品,如果风险相同,哪个产品收益高,生产性就更高;两个培训课程,如果效果接近,哪个课程价格低,生产性就更高。
投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但都涉及这两个基本问题:如何定性区分是投资还是消费?如果定量区分生产性是高是低?
在做开支决策时,只要提醒自己回答这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就更有条件运用好资源,提高自身投资表现。
对于普通人而言,由于资源相对更少,就越要培养好投资习惯,压缩非刚性消费性支出,适度增加投资性支出,尤其要注重自我能力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