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凝视死亡》时,听到一个关于两个自我的概念,即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经验自我”是此时此刻的体验,重在现在,是真实的体验。“记忆自我”是当时的经历留在脑海中的记忆,即对体验的记忆。
而人的记忆遵循“峰终定律”和“过程忽视”,即对于一件事情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过程的持续对以后的记忆和评估几乎没有影响。
由此可知,经验自我才是我们真实的体验,而记忆自我只是对这个体验的记忆。
但事实却是,经验自我没有保留下来,而带有明显偏差的记忆自我却代替经验自我保留了下来,进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
就相当于一件事情的整个过程都是开心快乐的状态毫无波澜,而结束时却状况突发,结果并不如人意,于是我们便忘却了前面所有的开心的过程,而只记住了这个不如意的结果。
比如,我们总是会对一些不好的事情记忆颇深,十分懊恼后悔,记忆中便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坏事来存储,而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很可能整个过程都是平淡而顺利的,只有结果令我们沮丧,但我们就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结果,而导致自己不开心。
相反也是如是。记忆也会有美化功能。许多事情发生时,我们会感觉痛苦和不适,但事后回忆起来,竟然只记住了美好的那一瞬间,所有的那些苦楚不翼而飞烟消云散。
我的理解是记忆自我会这样,其中不乏自我保护的本能,特别是美化记忆方面,只记住了美好的回忆,会令自己轻松快乐许多。负重前行,怎比得上轻装上阵。但也有些人,会有相反的反应,于是痛苦便被放大.....
也因为记忆的这个特性,我们习惯于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思维方式,只要结果是好的,不管过程如何,都会令人兴奋。若结果是不好的,即便过程中收获再多,也会觉得得不偿失闷闷不乐。
其实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因为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同理,记忆自我与经验自我也同样重要。
又因为记忆自我的决定性与偏差性,当我们需要思考时,往往会被记忆自我带偏,而得出并不理性的结论,造成不良后果而不自知。
因此,当我们需要思考并做出决定时,便要学着跳出记忆自我的圈子,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再做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