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写作时能够文思泉涌,而另一些人却不知道能写哪些内容,只写了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写作的素材,缺乏素材自然没有办法顺利的进行创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现在开始,有目的的积累写作素材。有了素材,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1)阅历。一个有阅历的人就像一本书,他的经历、感悟、包括对过去的追忆,都是写作的好素材。那么如何得到阅历呢?
首先,从自身经历中来,当过妈妈的人就有育儿的经历,参与过支教的人就有面对山区孩子的经历;
第二,从他人经历中来,多与有阅历的人聊天,多听、多看,如此他人的阅历就可以收集到自己的素材库中了。
(2)观察。
相信你一定注意到过,对于同一件事,有人写出来,能够做到内容翔实、细节丰富,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写出干巴巴的两三句话,完全没有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问题就在于人们对事件的观察程度不同。例如描述一个小孩在玩泥巴,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如,当时的天气,孩子的神态,他在用泥巴做什么,他的衣服又是什么样的等等。
(3)思考。
人的大脑一刻不停地在转动,每一刻都会有很多的想法和念头。当我们不注意,这些想法可能就消失了,但当我们沿着一个想法一直思考,就会得到很多的结论。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思考,但很少人会将这种思考记录下来,导致我们写作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
例如,你看电影,与电影产生了共鸣,这就是电影带动了思考,你将自己的经历与电影内容结合,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所表达的思想。
(4)阅读。
其实人们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从阅读中学习的,你可以没登陆过月球,但知道月球的地貌,没在古代生活过,却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这都是书本提供给你的写作素材。
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有目的的阅读三类书籍。
第一类,信息类书籍,如历史书,科普书等,它可以让你增长见识。
信息点是书里头讲的内容,如果是你没听过的,你就要尽量把它们记住,重要又记不住的,可以在书上划线或者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第二类,思维模式类书籍,它可以为你提供一些不同的理念、看问题的方法、思维和视角。如读完《经济学原理》你就知道了“稀缺性”这个词的概念;读完《乌合之众》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群体无意识。
思维逻辑是书里头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这需要你的理解。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它可以让你下次思考问题时更多元,更深刻。比如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比如象限分析法,比如SWOT模型,这些都可以成为下次你遇到问题时的分析工具。
这些分析工具,也可以称作“思维模型”,查理芒格说,一个人掌握一百个思维模型,可以解决人生中遇到的90%的问题。
第三类,文学类书籍,你可以在阅读别人的作中学习其写作方法,这是对你写作方法的提升最有直接帮助的书。
写作方法点就是别人的写作方法。为什么一句话别人能写得特别有意思,而自己写就乏味,这需要你去揣摩。比如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你以为挑起生活的重担是勇气,其实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真正需要勇气”,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到位,就学到了这种表达方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素材的积累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阅历”“观察”“思考”“阅读”这四个方面,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素材积累的越多,你能够使用的写作素材会越多,作品的质量也会越高。
网络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