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
用一生向时间致敬 ——读《奇特的一生》

用一生向时间致敬 ——读《奇特的一生》

作者: 恋物爱旅行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20:34 被阅读97次

    去年一年读书的主题是时间管理,都可称之为工具书。作者是各行各业具有优秀学习能力和执行力的人,他们的书不贩卖成功学。站在一个个优秀的平凡人肩上,不断突破固有的思维,找到有效行动的方法。书是循序渐进的开始看。

    先说说我看过的那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小强升职记》是时间管理的初级入门书,在“术”的指导上非常有效,各类方法拿来即能用。

    王潇《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有她自己非常精彩的人生范例,使我开始思考“一生的计划”。

    艾力《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知道了34枚时间金币管理法,时间是个人公司的资产,和金钱一样可以量化记录,虽然以半小时为单位记录还是比较机械麻烦,但已让人有了让时间显现化的概念。

    彭小六《让未来现在就来》是一本集个人职场、拆书、时间管理为一炉的职场工具书。

    然后读到震撼的就是这本《奇特的一生》——一本大神级巅峰时间管理大师的事迹。

    《奇特的一生》—— 刻度56年的彪悍大神级时间管理

    20世纪初(1916)一个叫柳比歇夫的26岁青年昆虫研究家,开始每天每月每年不间断的记录时间的故事,直至1972年他82岁时去世,共记录了56年。这种自律令人望其项背。这种对时间的管理已经超越了对技巧的追求,更多达到了“道”的层面。

    时间统计的背后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规划。他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人生大目标,才能把56年如一日的记录变成刻度一样的习惯。

    柳比歇夫的一生完成了12500页的论文手稿,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收集了13000只地虱标本并为其中的5000只做了器官切片,每年长篇回复几百封读者来信,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依然在每天的日志里平静的记录事件和花费时间。自律也带来自由——即使是繁忙的工作量也没有影响他的家庭生活,同时在战乱纷扰的世界中平静中活到了82岁。

    看看我从书中得到了什么 & 思考延伸

    我一直是一个对时间很敏感的人。不同年份的记忆在我的时间脑海中是有温度和触感的,对于事件的记忆也总能和具体时间联系在一起,甚至很久远的事情也能随口说出是几月几日发生的,从书里我知道了这个概念叫“时间感”

    读这本书我花了2个小时,记录下数点心得。

    1. 为什么人人都感受到时间的匮乏?

    【科技越来越发达,古人必须亲力亲为的事都有机器代替了,通讯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但现代人却人人都感到时间的匮乏: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看朋友,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没有时间去想,没有时间到秋天的树林里去站一会儿,什么也不想,光去听听飞舞的落叶飒飒作响;没有时间吟诗……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因为我们对时间没有把控。正因为时间的不可存储性,我们往往兴之所至随意滥用,然后说“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只注意到一生之中精彩的时间,却常常忽视半个小时的用处,总想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大段时间,却很少利用零碎的时间为许多事情开个头。

    对时间的统计,就是对时间的致敬。

    2. 算出每项工作的时间消耗,也是一种“成本核算”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我们会用金钱人力核算却常常忽视时间。柳比歇夫在他的时间日志中总是准确的算出了每项工作的时间消耗。例如《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这篇论文用了14小时30分准备,写了29小时15分,一共花费43小时45分(1921.10.12-10.19共8天)。

    在工作开始前,学会预估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长久坚持准确性会越来越高。

    3. 记录时间日志,形成时间感

    记录时间开销日记,格式为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除了工作,将休息、看报(看手机)、散步的等所有活动花费的时间,都记录其中。有月总结和年度总结。

    将在我们机体深处嘀嗒走动的生物钟变成自己的感觉兼知觉器官,形成准确的时间感,能感受到时间在钟表上的流逝。

    4. 统计和总结的意义

    每天的日志做了统计,每月的总结进行复盘归类,一年再来以此把所有事情统计归类。比如柳比歇夫1966一年工作时间1906小时,平均每日5.22小时。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151小时,娱乐65次(接下来是一张清单,列举看过的戏和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展览)。1938年读书9000页,共用247小时。

    再比如1968年8月,第一类工作570小时,路途往返140,交际130,私事10。

    详细的每月小结要耗费1.5-3个小时,制订下月计划要1小时。而每个月的预算有300小时。用1%的时间。

    年度总结则需耗费17-18小时,要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

    柳比歇夫把一天中有效工作时间定为10小时,分成3个单位,第一类包括写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类包括非科研性工作,第三类则是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每项工作占用时间与其重要性相称。

    时间是物质,不会无缘无故消失,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统计,他获得了时间。——“时间看得见”

    5. 以时间总结为镜

    这是一个乐于分享的时代,我们乐于用文字表达自己,但同时文字也粉饰了自己,通常反映出来的通常是我们希望的模样、塑造后的模样,却未必是真实。只有对时间的记录能客观总结,以细密的网眼,抓住变幻无常的老想溜走的日常生活,抓住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计划性达到最大限度时,不必动不必要的感情,要善于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东西。现代人应当是唯理主义者,而我们却对理智感到难为情,总想滥用感情叫自己温情一点。私生活和心境也不能妨碍工作。心境及其他的喜怒哀乐自有它们的时间,统统放在“家务”栏里。柳比歇夫的一生是按照理智法则安排的楷模,他生前最后20年,做的工作也一点不比他青年时代少。

    用这样的总结向时间致敬。

    6. 关于时间的幸福感

    时间不再是工具,而是进行创造的条件。是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上。

    时间之神严格地计算着成就:出版了多少著作,做了哪些答辩,获得了什么学位,得到了提升没有,到哪些地方去过……

    每一个人都是时间的消费者,将时间分别用于各种思想、感情和工作,虽然只用了不大的部分,其余的时间都丢掉了,但大家仍然习以为常地认为是时间不够,时间太少。

    学校应开一门“时间利用”课,从小培养对大自然和时间的热爱。教会珍惜时间、找时间、取得时间,最重要的是学会汇报时间的状况,和时间建立起联系。

    当我们能真正支配时间的时候,体验到的是一种解放的幸福。这样的时间充满光明和安宁。一天的全部时间都在吸取最重要和本质的东西。

    这本书让我对时间的概念更具象,我需要建立起和我的时间的联系。

    读完后实践这些事:MY  PLAN

    1、    在心理预先估算完成一件事的时间。√

    2、    有时刻意不看表,猜时间,建立时间感。√

    3、    把成功日记变成时间日志+成功点滴。每日总结时都附上所花的时间。投入的时间变成想要的结果。(如果事事都时间记录麻烦,耗时且统计量大,可以从重要事情开始,记录每天的有效3小时)

    4、    有月总计和年度总结。统计完成的事情和时间。(每月或每周复盘)   √

    5、    任何事情都是时间期限,即使是伤心难过情绪化也是有时间限定的。投入工作和学习以及该做的事中。   √

    也许我们永远也成不了大神,但我们可以用时间来给自己带来自律和幸福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一生向时间致敬 ——读《奇特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qk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