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程焦点学习第6期 耳朵雨
坚持分享第344天
8月27日
在确定本周的“沁心慢生活·公益读书会读书”读本时,根据现有的书本,我们挑选了《心灵的环保》这本书。因为时间太紧,都没有预习读本内容。只是根据书名意会,我觉得既然是环保话题,而且是心灵,那就比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更高一级,意义更深刻。
读书会我因为特殊原因没有亲临现场。但是读书会结束后,班长和我大概交流了一下:
一是导读换成了她,她也没有准备,对读书内容完全不熟悉,在带领书友读书时感觉比较陌生。
二是无论新老书友都感觉法义深奥难懂,很多专业名词都不知其意,导致读后无感,分享空洞。
三是当我们觉得读本深奥,与读者交流不畅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引导书友正知正见。(这是我听学长们分享的)
通过今天早课辅导员学长的指导,我们才感觉到自身的差距。
对于这次读书会,世俗的理解是失误,而用智慧文化来解释便是无常及我执。
首先我以为《心灵的环保》就是《佛教的环保思想》。我们已经学过,并多次分享过关于环保的话题,并且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于是想当然必定通俗易懂,而且是当今全球热议的话题。去除心灵的垃圾减少抑郁的发生。
然而,打开读本却是各种抽象的专业名词,学长们傻眼了,书友们也读得不顺畅一头雾水。这正是无常,事态的发生,并非按照我们的预期进行。那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因为我执,把我的思想带到了这个事件中,而并非用事实去验证这本书是否如同我所理解的内容。应该怎样解决和避免?在选择读本之前应先熟悉内容,划重点,衡量导读员是否能驾驭这本书,能否引导书友们理解书本的中心思想,并进一步谈体会和分享。
其次既然事件已经发生,书友们都不得要领,那么导读员,这时也不用慌乱,应根据智慧文化的中心点,带领书友做无常、无我、缘起性空的观修及思维,将佛学知识简单化、常识化。并举例说明,比如每一次起心动念都是因缘的聚合。
再者,每次读书都安排1—2位班级学员坐于导读员左手第一位,及中间位。来引导书友们做示范性分享、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最后如果读书会小页已发出去,不建议随意变更读书主题,体现了读书会的严谨性。
如果我们能将一次意外(无常)善巧地化险为夷,让书友对深奥的法义有浅显的理解,对读书会产生希求心,这便是点亮心灯照亮传灯路,便是观音菩萨身上的千手千眼,接引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