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亚娟老师的每日一省,对于郑老师说的“我可以帮助到陌生人,而最信任的亲人不愿意接受帮助,我能做到的就是最好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的更好,可以帮助人更多的人,让自己一直走在学习和传播之路。”我也有同感。
我和先生前天还说到这个问题,就觉得最亲近的人不怎么重视自己的建议,说了他们也不一定听,效果也不一定好。而身边只见过一次面甚至有的一次也没见过的却很珍惜我的建议。我让先生帮着分析一下原因。
先生觉得是近者无惧,好像前两天院长在抖音连线也说到这个词。在这儿呢,我借用一名学友妹妹曾写过的相关文字阐述一下。
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有些时候我们给先生或者孩子说句话,他们像没听到一样,我们叫了半天,对方终于有回应了,然而依然该干嘛干嘛,完全忽视我们的话。可是同样的话,亲戚朋友一说,他们马上就听进去了。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近者无惧。”
我们和对方靠得太近,太熟悉,这是造成“近者无惧”的主要原因,既然知道了造成“近者无惧”的原因,那想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法也就有了:我们要有边界感,要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越界不过界。
我们要做对方的知心爱人,孩子的朋友,但我们更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精神和生活!
反观自省:首先我们自己要守好界限,做到不求不助。我以前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爱管闲事,不管人家是否向自己求助,只管先出手。貌似是在帮人家,其实容易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从而不被对方接受。哪怕他是自己的爱人,哪怕他是自己的孩子,我们都不随便干涉他们的成长。既使犯错那也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
其次在和亲近的人相处时,身份定位要正确,我只是亲人或亲戚的身份,而不是心理学老师,不要动不动就站在专业的角度去交流(这是我以前最爱犯的错)。当我们珍惜自己说的话,当我们说的话越来越值钱时,一旦遇到难题,自己用专业知识协助他们,效果才会好。无论何时,角色定位都很重要。
亲人不重视不珍惜随他们吧,我们坚定学习成长的信念,始终相信,谁学习谁受益,学与不学的结果一定不一样。我们先做一个对自我有要求的人,然后再影响更多的人。
幸福日记:
1、这次虽然没去成导师班,在家里收到奋赢老师、文丽老师、晓霞老师、范迁老师发过来的精神食粮,被她们关心着,我很幸福。
2、方瑜姐和文苹老师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予认同和鼓励,给我加持能量,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3、最近指导问题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会抓核心。
4、就算高考临近,也能尽量放平心态,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假期时光,珍惜当下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