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中有写到宋江因为被自己的外室阎婆惜找到和落草为寇的晁盖互通书信的证据,而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
潜逃的宋江躲进了自家的地窖,书里还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宋江的父亲作为农人家里会有地窖。
在宋朝有一句话,为官容易,做吏最难。
为什么说为官容易呢?因为那个时候朝廷是奸臣当道,非亲不用,非财不取。
那又为什么做吏最难呢?像宋江这种做押司的小吏,一旦犯罪,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性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62286/39f45de8121dce1a.jpg)
为此预先安排下躲藏的去处好逃避重罚。又因为怕获罪连累父母兄弟,便让父母向官府告其忤逆之罪,把其移出了籍册,然后便各户另居,官府会给其父母执凭公文以留存证据,证明儿子和父母不相来往的事实。
但是却早早在家里安排好地窖等这种藏身之处,宋时的小吏常有这般做法。
宋江一开始躲在家里,他的父亲便拿出了执凭公文来阻挡官府的搜查和连罪的条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62286/14125d39a409a765.jpg)
那么官和吏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官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有品级、有俸禄,是朝廷直接任命的“朝廷命官”。
即便是九品芝麻官,也是参加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的人,再不济至少也得是贡生或者荫生出身,由朝廷任命,属于有品阶的官员。
而吏等级很低,没有任何品阶,大多是官员亲自招聘,隶属于官员的具体办事人员。
像是宋江的押司一职就是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是衙门里的书吏。
虽然官比吏职位和权力都大很多,但官和吏缺一不可,官是梁柱、吏就是瓦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官吏之间也会相互算计,相互提防。
有了朝廷自然就有官员的诞生,而吏的产生最早期的形式是门客。
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权臣将军都喜欢招揽门客,最著名的便是齐国的孟尝君,据说他招揽了近三千多个门客。
主君需要负责门客的吃喝拉撒,当然门客也不是吃白饭的,遇到事情时需要给主君出谋划策。
比如说县令到一方上任,如果没有这些吏的帮助很难管理一方百姓,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也需要一些能人志士为自己服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62286/a9c85059f1f3b7d8.jpeg)
到了官僚系统进一步完善的汉代,“官”与“吏”的称呼才开始正式出现。
在《汉书·百官公卿表》将国家官吏分为三类,即主官、长吏和少吏,这三类又可统分为两大类。
主要界限就是俸禄不同,俸禄在两百石以上者为“官”,俸禄在两百石以下的则为“吏”。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官员是朝廷选拔到一方上任,并不一定是本地人,那么找的吏往往都是本地出身,比官更了解当地的民情。
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文官的地位普遍颇高,为防止出现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现象,因此才出现了《水浒传》中严惩吏的制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