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等到门开之后,王氏才发现这是一间尼姑庵。庵里的住持出来询问她敲门的缘由,大概是担心走漏消息被船夫找到,于是王氏就编了一套谎话说道:
“妾身乃是真州人士。那年舅舅带着全家来到浙江做官,到任之后我的丈夫却不幸离世。守了几年寡之后,舅舅又把我嫁给了永嘉县的崔县尉做小妾,崔家的正妻凶悍,将我百般虐打。”
“最近崔县尉离任,乘船来到此地,因中秋赏月,命妾身去取金杯盛酒,却不想妾身失手将杯子掉入江中。此事若是被那崔妻知道定然会置我于死地,所以妾身才逃命至此。”
老尼姑相信了她的话,说道:
“此地荒郊僻壤,人迹罕至。娘子若是肯舍去那些爱恨嗔痴,悟到人生虚幻,便可割去烦恼之丝,就此远离红尘俗世。从此青灯古佛,晨餐暮粥,以随缘度余生,岂不好过做人的小妾,受今世之苦,而结来世之仇吗?”
急于寻求庇护的王氏赶忙说道:“这正是妾身所愿!”当即便在佛前剃度,被赐法号慧圆。受过教育的王氏不仅能够读书识字,也精通书画,不到一个月便通晓了佛家经典,并因此受到了住持的礼遇,凡事都要先与之商量。再加上王氏为人宽仁和善,因此受到了全院尼姑的爱戴。
此后无论寒暑,王氏都坚持每天在观世音菩萨的神像前顶礼叩拜百余次,向她诉说心中的苦楚,之后便躲进禅房深居简出,很少能够见到其面。
一年之后,忽然有一个人来到院中参拜,并在吃过斋饭后离开,第二天又送来一副画有芙蓉的画作为布施。
老尼姑将裱在了一面白色屏风上,恰好被路过的王氏见到,心中当即一惊,因为她认得这是丈夫崔英的作品。王氏询问画的由来,住持答是施主所赠。王氏详细询问施主的情况,住持答道:
“乃是本县人,名叫顾阿秀,兄弟两个以驾船为业。今年他们突然富裕了起来,盛传二人是靠在江上劫财发了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王氏又问:“他们常到庵中来吗?”答曰:“很少来。”
放下心来的王氏将打听到的信息默默记下,然后提笔在屏风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少日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黄筌,芙蓉画出最鲜妍。
岂知娇艳色,翻抱生死冤。粉绘凄凉馀幻质,只今流落谁怜!
素屏寂寞伴枯禅。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老尼姑只觉得画上配诗更雅,却不知其中暗含之意,更加不知道,正是这首词,为夫妻二人的境遇带来了转机。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