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尔东飞影评
《误杀》:以“犯罪”的方式赎罪

《误杀》:以“犯罪”的方式赎罪

作者: 杨陈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9-12-28 18:04 被阅读0次

从国产电影固有的故事套路来说,《误杀》作为包含民众与官方冲突情节的电影,肖央饰演的父亲李维杰自首的结局似乎对中国观众而言很无新意。

值得一提的是,李维杰自首之后在监狱的简短镜头与片首他想象中的越狱桥段相呼应,让整部电影显得“完整”。最后的俯拍镜头中,男主抬头望向观众,其包含无奈又隐藏计划的定格眼神营造出《误杀》还有续集的感觉——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男主般越狱。

这既首尾呼应地致敬了经典电影,又给这部电影的结局营造了一丝悬念。当然,通过对整个故事的复盘,这大概是导演《唐人街探案》的陈思诚(这部电影的监制)的一个惯用伎俩而已,何况我们还知道《误杀》只是翻拍于印度的《误杀瞒天记》。

这部电影的故事主线在于以犯罪(从电影中学来的用蒙太奇的方式掩盖真相)的方式来赎罪,其罪的缘由是李维杰未能保护好家人,以及平常没能与女儿好好沟通当好父亲而产生的愧疚。

当然,关于父女关系的桥段因为饰演大女儿的演员形象及演技问题,以及父女冲突的情节过少,并不足以支撑李维杰作为父亲的愧疚感。即便电影真正想展示的是“误杀”之后一家人如何在父亲的指导下掩盖杀人真相。

通过镜头呈现,可以肯定的是官二代素察是晕死后埋入坟中缺氧致死,而李维杰的“罪”在于他拥有这方面的救人经验但回到家后为了避免后续的麻烦,以及对于没有保护好女儿的负疚,便选择以安慰和“鼓动”全家人合谋隐瞒真相,而不是去掘坟查看是否有一线生机。

更甚者,在审问排练中对小女儿很难坚定撒谎的担忧,让他在新警察局铺网线的时候想到了转移尸体,当确认对方死于缺氧加深了他对自己成为“间接杀人”的帮凶的罪恶感,这也是他最后向对方的父母道歉的原因所在。

尽管他在被抓前安排了朋友在他被抓后通知都彭(素察父亲)的市长竞争选手,利用常人对他们一家的同情来汇聚媒体帮助自己脱离警方的人身控制,但他没想到这件事直接导致民众对官方的反感并发生大面积暴乱,并直接导致都彭一家声名俱损。这无疑更加加热了他的罪恶感。

概括来说,父亲因为对女儿的负疚感,延伸到误杀后对对方父母的负疚感,最后再延伸到利用了朋友和社会的同情引起暴乱造成更多伤害的更大负疚感。

一个心中有爱(对家人朋友)的人是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负疚感的,再加上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小女儿也学会了说谎(被涂抹后填上“100分”的试卷)的负面教育,让李维杰决心自首。

从这些层面来看这部电影,结尾是成立的。他在警车中去往监狱的途中,镜头像极了《我不是药神》里结尾的那一幕,他们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都甘愿付出,都因为心中有爱。

其不同之处在于,《误杀》里是小爱造就了大祸,而《我不是药神》是大爱促成了小祸,而所需承担的惩罚,自然也是前者大于后者。

对于一些极具“同情心”的观众而言,“自首”有迎合审查制度的嫌疑。

因为电影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潜意识夸大了父亲对家人的爱而忽略了一次误杀造成的无数无辜人受到的牵连,同时电影中的警员之一桑坤的形象极端丑化了民众的对立面,但这不过是戏剧冲突设定而已,而非客观事实。因为真正的恶人,生活中鲜少明目张胆地呈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关于无辜者的自我救赎,《误杀》里却是关于有罪者的自我赎罪,电影里多次出现的羊点明了这一意象。因为羊在基督教中的意义为替罪、救赎和牺牲。

在电影中,湖边沉车时出现的一群看到真相的羊,隐喻着真相终究会暴露(“群众”的眼睛),不让牧羊人看见的目的是增加电影的悬念;寺庙旁的羊隐喻着纯洁,李维杰第一次上供时被僧人接受隐喻着他的善良,后一次被拒绝,且羊的眼睛占据银幕则隐喻着他内心变得污浊。

最令人拍案的,是用被桑坤打死的山羊来转移人尸,这不仅隐喻着人的罪恶被羊替代,更隐喻着弱小(山羊)与强权(官二代)之间的调换,而接着围观群众的暴乱也对应着这个隐喻。

最后谈一下我所理解的悬疑类型电影。

回溯电影史,自希区柯克在宗教伦理严格限制电影制作(如接吻不能超过三秒)的时代,几乎以一己之力凭借对电影形式的理解与创新,将悬疑电影成就了一个类型,更是将“悬疑延伸的艺术”(形式主义)推上了顶峰。

如果说后来出现的众多悬疑电影值得推崇的话,那几乎也是基于希区柯克的优秀模仿。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消费产物,同时也作为“造梦的艺术”,本该是让观众在观影期间完成一次令人开心或感动的梦的体验与满足,然而希区柯克的电影却是让观众做一场噩梦。

最奇妙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他造就的噩梦不仅不会让观众当场逃离,反而是欲罢不能,坐等后事的发生。当电影结束,各自发出一声感叹,欣然离场。

从心理学来讲,电影院聚众观影的客观事实,让身处其中的个人明确现实中的安全感而观影,而这种“在安全感边缘试探”的体验,不仅不会扩大观众的恐惧感,反而成了“聚众体验恐惧”的刺激与狂欢。既合乎常人的好奇心理,更合乎常人的社交需求。

可以说,“聚众体验恐惧”的达成是检验一部悬疑电影好坏的一个标准,它更是一部悬疑电影应有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悬疑类型的魅力让更多的电影人注意到讲述故事的技巧(呈现形式)并加以创新,让生在现代的我们看到了更多以形式突出风格的作者电影,昆汀、姜文、今敏、奉俊昊和王家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关文章

  • 《误杀》:以“犯罪”的方式赎罪

    从国产电影固有的故事套路来说,《误杀》作为包含民众与官方冲突情节的电影,肖央饰演的父亲李维杰自首的结局似乎对中国观...

  • 《赎罪》

    《赎罪》 ——文/文希 以赎罪的方式 把天鹅的翅膀丢回海里 以赎罪的方式 盼着鱼儿归来故乡 我背着一万颗心脏 去送...

  • 犯罪——赎罪

    一天,老师推荐了我们一本书——《追风筝的人》。 这里,作者以温暖细腻的手法巧妙的勾勒出人性的本质,里面...

  • 灵修分享 利未记第4章

    利未记第四章讲了赎罪祭,赎罪祭按被赎罪的对象分为四种:祭司、全会众、官长、平民;无论谁犯罪,使民众和犯罪者本人陷在...

  • 犯罪和赎罪

    《追风筝的人》书评 一个风筝一个线,一场比赛分两断。 读完书后,令人印象深...

  • 赎罪与犯罪

    剖开残缺的心 洒上柠檬汁 加几块冰 看她笑容满面 再看她走远 消失在光明里 黑暗是爱的牢狱 她未曾获得永生 却在渴望重生

  • 年末黑马「误杀」到底有多高能烧脑?| 独家专访导演柯汶利

    ​昨日,电影《误杀》的相关话题#误杀小女孩演技##陈冲眼神#登上热搜,吸引不少人关注到这部年末国产犯罪片,影片中大...

  • 《虚无的十字架》

    文/张小青 她赎罪的方式是惩罚自己, 他赎罪的方式是拯救生命, 她赎罪的方式是关注那些盗窃犯 今天看了东野圭谷的虚...

  • ​误杀:父母就是孩子们的最终宿命

    01 改编如何青出于蓝 《误杀》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电影。 在《误杀》成功之前,很少有严肃悬疑犯罪作品在国内可以突破...

  • 电影《误杀》的“正确”观影顺序

    正确的观影顺序应该是先看《误杀瞒天记》在看《误杀》。因为《误杀》是《误杀瞒天记》的PLUS版——全方位升级,以这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误杀》:以“犯罪”的方式赎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xb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