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极了”,老王内心恶狠狠的想,并且偷偷做了一个鬼脸,假装像个涉世未深的小伙子,总有许多鬼点子,能让生活变得有趣。
的确,四月中旬,午后的阳光落在身上暖洋洋的,每一颗都充满治愈的力量。
最近,老王很焦虑,他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而是一个三十三岁尚且一无所成的失败者。
首先、在外打工十年,没挣到多少钱,能养活自己,也能稍微贴补家用。可是,在这个物欲澎湃的社会,但凡用钱的地方,自己的那点积蓄,就像泡沫一碰——会破。
第二、三十三岁还不结婚,在老人的思想观念里,应该是不可理喻的吧,老王暗暗的想。今天和爸爸一起在四姑家里做客,想要拜托四姑给说个对象。这不,吃过饭后,四姑,奶奶和爸爸在屋里家长里短的说着,老王没有插话,也提不起兴致,就搬了一个小板凳,靠在院子里嗮太阳,嗮太阳好,舒服呀。
第三、生活懒得搭理你,可它老人家也不轻饶没有上进心的人。老王刚从上海的一家电子厂离职,回到老家。过惯了电子厂安稳的生活,本来老王打算在老家县城找一个安稳清闲的工作,从此混吃等死,健身跑步,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享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与邻居和睦相处,陪家人晚间散步。
可是,回家没几天,就被生活狠狠地扇巴掌。首先,老家的工资水平低到只够温饱,待遇还不好;其次,受疫情影响,现在的工作也不好找;再者,这种天方夜谭的想法,自己就忍不住想笑,该奋斗的年纪偏偏选择安逸,这是选择被社会淘汰,我仿佛看到有个傻瓜在作茧自缚。甚至于,有些后悔从电子厂离职,毕竟每天上班有事情可做,不像现在空空荡荡,什么烦恼和焦虑都浩浩荡荡奔涌而来。
第四、进厂打工是比较低层次的选择,这种靠劳动力换取工资的方式已经明显落后,若继续,就很难发展,因为工资的增长跑不赢通货膨胀。哪怕再努力,但时间就那么多,能挣的钱始终有限。不说AI智能机器人已经有取代人工的苗头,手机互联网早就占领地球,我还生活在“前朝”,成了这个社会的“叛徒”,细思极恐。
第五、我每天健身读书、学习理财,渴求进步,可落后那么多,该怎么赶上?幸运的是,我学到“量化思维”,一种带我进步的新思路。有人说:“量化思维是高手必备的思维能力”;有人说:“越早拥有量化思维,越早抓住机会”;有人说:“量化思维是对事物和抽象形态的数字化、标值化,更容易权衡利弊”。我刚认识量化思维,还不能灵活运用,但也觉获益良多。
比如,聊天时,多说一些具体标准的话(具体标准就是向着量化靠拢),少一些感觉和评价的话。因为感觉和评价都包含比较,比较总能得出不好的结论。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nberg)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这不,老王傻傻的接受了作者的建议,焦虑的不要不要的,简直药到病除,不,是一针见血。
当然,比较可以,而且不可避免,但应该少说感觉和评价的话语,不是不可不说,不想总是得罪人的话,就少说。
比如健身运动,我会每天做一百二十个俯卧撑,坚持了三个月,也属于量化,感觉精神好了许多,也不容易累,还想继续坚持,量化是会成长的。
比如,这两天很焦虑,我现在写出来也属于量化,轻松许多,也对要做的事情有了稍许清晰的认识,不再是无作用、无休止模糊焦虑,暂时脱离内耗,做一些量化学习和运动。人生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就散了,走着走着就勾搭一起了,老王勾搭不着姑娘,就试着勾搭新思维。
2020年年初,在疫情逐渐严重的时候,老王刻苦铭心的想要回到父母身边,陪着他们共渡时艰。现在陪着父母看春暖花开,一起吃饭闲聊,其乐融融,像极了美好的故事。对,像极了故事,像极了赵雷唱着《画》里最美的歌词。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美好不需要到处寻找,身边就有;焦虑也不是脸上的毒疮,背着就好。
“妈,我想吃饺子”,老王给母亲打电话。是啊,焦虑的老王也想吃饺子,也在追赶生活。
就算被落后,老王不愿意被淘汰。坚持的意义就是你不知道哪一天会越过山丘,哪一天能收到生活的分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