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答,犀利且直白,把社会阶层的分立用最直白的话说了出来。
或许这位新晋状元觉得这话还不够劲爆,于是又当着记者的镜头又补了几刀。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的比较牢靠,所以最后(成为状元)自然就水到渠成。”
熊轩昂的采访视频播出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很多人的感慨和点赞,很多人称赞这位状元是个耿直boy,能当着记者的摄像机镜头说出“寒门难出贵子”观点来,而不是感谢老师、感谢父母、感谢国家等政治正确云云。
我想说的是,就算这位状元郎当着摄像机的镜头说出了“寒门难出贵子”观点又怎样?
没有怎样!除了大家纷纷赞扬他耿直之外,没有其他的改变。
说农村孩子难上好大学的熊轩昂并非信口开河,自相关调查和数据显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2006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对国家重点高校进行了调查。多个国家重点大学,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
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消息反映的不仅仅是阶层固化,阶级分化严重。更多的是人们对如今教育的思考。
我在教育行业的经验不多,接触的都是名工子弟。最深的感触就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完全是不在一个道上。当然最苦的还是乡村小学的孩子。新鲜的教育血液很难流进来,进来了也很难留住。
很多的老师考到了编制之后都会想办法调离乡村,这样循环往复。新的老师在乡村学校学到了经验后去经济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乡村学校哪来的新鲜血液呢?就是有也是极少数。这也难怪大家都要挤破头上名校或者去大城市发展。
如今虽然很多乡村地方的经济也在慢慢的见好,可是真正能够静下心来把热血洒在乡村教育土壤上的又有几个呢?
有一次在公车上无意中听到学生家长的对话,一所乡中心幼儿园就只有一个是幼师专业的老师,其他的老师最多就是初中毕业;一个航空大学的实习生在村小学待了半年就走了……这还不是山沟沟里的地方,出门就有车到县城。
然而一边是学校没有合适的老师,一边是毕业生想回生源地考试各种限制条件。想想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考到了编制又有谁愿意待在乡村小学呢?
看到以前老师发布的招聘,突然想到了这些。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
大家晚安!我是夏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