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杜甫传中

杜甫传中

作者: 老绵羊七夕 | 来源:发表于2021-03-07 21:12 被阅读0次

    公元七四四年,杜甫三十二岁,这一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他遇见了李白。

    这一年四月,狂傲不羁的李白因在官场得罪了不少人,长安一带已经混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唐玄宗辞官。玄宗大人英明,不仅批了他的辞职申请,还赏了他一笔银子。有了钱,又有剑侠的胆识和诗人的才气,李白潇洒离开长安,踏上了游侠之路。

    第一站到达了洛阳,杜甫那时刚好居住在洛阳。

    此时的杜甫在诗坛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比起扬名全国久负盛名的李白,他顶多只能算个小迷弟。

    杜甫早已耳闻自己的偶像已经到达了洛阳,其实很想一见,却一直忐忑不安拿不定主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却在父亲杜闲家中见到了偶像。

    没想到两位旷世奇才这一见便是一见如故,纵使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之多,但年龄之差却丝毫阻隔不了两位“诗先”的两颗炽热相通的心的呼应,他们饮酒、作诗、对着月空又唱又笑。于是初次见面,便定下了一世未了情。

    就在这一年秋天,迷弟在大哥的怂恿下,开始了第一次寻仙之旅。他们的第一站目标,就是寻访道士华盖君。两个驴友从洛阳出发,一路经开封、商丘。登吹台、琴台,又渡过黄河,共游王屋山。但遗憾的是,等他们到达终点时,却发现,华盖君已经不在人世了。

    为此,杜甫还特别题过一首诗《昔游》:

    “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

    第一次仙游结束,李白在山东暂居下来,杜甫回到洛阳。

    才分开短短一年时间,杜甫便耐不住寂寞,日夜思念兄长,于是,忍不住跑来山东看望李白。这一次又被大哥以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就留在山东境内神游。

    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两位巨匠在寻仙路中,又偶遇了另一位诗人才子-高适,于是,寻仙二人组热摇身一变,变为寻仙三人行。

    三个好兄弟,从此并肩同行,白天共赏沿途风光,享淋漓汗畅,夜里把酒言欢,作诗赋辞雅俗共赏,还同睡一张床。杜甫后来又在另一篇《昔游》中,题诗纪念如下: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这种寻仙日子,从精神境界上来说,是高尚富足的,但是从体力上来说,往往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杜甫后来逐渐吃不消,他提出,结束寻仙之旅。

    岂料这一别却是永别,从此两位巨匠再无相见,再无相交,也成为杜甫心中永久的遗憾。

    依依惜别之际,杜甫为李白写下又一千古名诗《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作为礼尚往来,李白也题一诗以作表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诗句中可以看得出来,李白离别之际,对杜甫其实并没有什么牵挂,一杯酒入肚,各走各的路。但杜甫对李白的感情可不一般,他一辈子都放不下这位大哥,经常思李白,想李白,以致后来还写了很多诗来纪念李白。

    这一段时期里的两位诗人,都还没有被封神,也即,李白并非诗仙,杜甫也不是诗圣。虽然杜甫还是非常祟拜李白,但最多也只是把李白比作南朝的诗人阴铿。但是后来,李白的名声更大,他也就越见证了李白的厉害,他写了大量的诗来赞誉李白,譬如:

    “白也诗无敌”,又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后来在安史之乱中,李白因写诗受牵连而被打入狱中,杜甫误以为偶像受了极刑,悲痛之余,又为他写悼亡诗一首: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他以为李白死了,李白魂灵夜夜跑到自己梦中来。

    不过,这首诗倘使传到李白手中,不知李白会是怎样一种心境,因为,叛乱之后,李白福大命大,压根儿没死。

    尴尬一笑之后,再来随杜甫一起追逐他的远大前程。

    作为官二代富二代的杜甫,前半生也算是过得自由自在,青年时期,除了跟李白交往收获较大,留下一些著名诗句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壮游结束后,也到了该出手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时候。

    此时的杜甫,已经到了中年。

    公元七四七年,皇帝下召,全国大规模选才,杜甫再度进长安赶考。当时的科考大权掌握在李林甫手中。时年,玄宗皇帝终日在深宫里纵情声色,暮年的他,已由一位精明有为的帝王日渐变成一个糊涂天子。

    李林甫此人,善于谋略,心狠手辣,而且,他非常讨厌文人。他认为这些文人分子都来自民间,不识“礼度”,动不动就会批评朝政,还三天两头上书提建议,他担心文人们从政后会威胁自己在朝廷上的地位,于是巧施诡计,使得这一次的科考无一人及第。但在皇帝面前,他又妖言惑众,称这是野无遗贤。这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皇帝的开元盛世做得太好了,宫廷里的这些优秀人才能任用的已经全部任用到位,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没被任用。

    所以,剩下的,都是可有可无之人,不用也罢。

    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这也代表他属下的人事部工作做得完美,他应该感到欣慰。也就是这么一句欺上瞒下的“野无遗贤”,直接将社会上的大量青年才俊的仕途命运一刀扼杀。

    这样一场欺骗文人的科考无疑让所有人悲愤难平,杜甫也不例外。

    正当杜甫在这场政治阴谋里遭到重创之时,他的家境也开始逆转,他的父亲恰在这个时候去世了。

    很不幸,杜闲在世时,杜甫还算得上是官二代、富二代,衣食无忧,精神充足,一旦父亲离世,而他本人又没有工作,且身无长物,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非常窘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传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ay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