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假期连着中秋,所以有一次难得的长假。家里好几个上高三的孩子也都放假回家有一个不短的休息,但其实这个休息时间对于高三学生来讲,也是一刻不敢松懈,算是聊胜于无吧。看到他们,便又想起自己当年的岁月。
湖北也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每年的高考竞争激烈程度亦是十分惨烈,想起当年的高中岁月,我更愿追忆的也是其中学习之外的情节。说实话,从个人角度来讲,按照现在从事的工作性质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看,我并不觉得当年长达六年的初高中数理化学习对我有任何的影响和帮助,反而还是当年喜欢的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让我真正的受益匪浅。
当然上面的话是非常个人化的判断,没有任何参考性。我深知数理化这些基础科学对这个世界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对所有善于科研、推动世界进步的科学工作者抱有崇高的敬意!
其实当年的高中文理科选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整体思考方式和爱好是偏文科,但是因为在当时的周边评判标准里,文科是不太务正业的选择,而且大多数人会认为学习文科以后不好找工作。另外,由于我们是高二才分科,当时已经有一批玩得很好的朋友,也有出于对大家的不舍,加上对未来的所谓不好找工作的未知恐惧,便留在了理科班。
可能从那时便是一个生命体验的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自己喜欢的知识,才能够真正的投入进去,并从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后来很多家族的亲戚家中小孩选择文理科,或者找工作有询问我的意见。我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请先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看看他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再来协助他做更好的选择。
但很多时候,回答都会是:“小孩子懂什么喜欢不喜欢,选文科以后找工作很难的。我们帮他来定一下就好了。”
当然,也不能怪父母。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他们对子女有自己认定的责任和义务,有义务赚钱供孩子上学,为了他的将来有义务帮他挑选更好的方向、学校、专业等等。他们的出发点没有错,哪个父母不是为孩子好,只不过有时候这种好心,并不一定能换来孩子的开心。
上次回到高中母校,跟当年的班主任说了一句话,我说:“当时念书并不知道好好学习的意义,可能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辛苦,可能是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付出,也有可能只是为了每天能见到这些可爱的同学们,但那时就是不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好。”
连那时老师们鼓励我们说的话,都是:“现在辛苦一点,等你们考上大学就轻松啦,没有早晚自习,非常自由。”
所以在那时,对于高中生来说,考上大学的意义仿佛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大学是天堂的存在,是对高中苦难世界的解脱,只有努力学习,通过高考(类似基督教中的末日审判),胜利者获得上帝的允许进入天堂(大学),享受快乐。失利者则坠入地狱(复读或者直接进入社会),忍受煎熬。
有时我觉得对于高中生的教育督促,也很像部队里面的惩罚措施。不是直接罚你或者批评你,而是通过处罚你在乎的人或者描述他们的痛苦来让你感到痛苦,从而将痛苦转化为动力。比如“考个高分报亲恩!”、“你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对得起你爸妈的血汗钱么?”或者在部队里出错的时候,需要其他战友跟着一起受罚。这些都是利用人性中的善良来激发动力。
我不知道是不是正向的激励无用,所以才习惯性的采取这种反向刺激的方法。但正常来讲,是否应该先多多考虑如何通过正向的对本人的激励,让其真正的认可学习是为自己好这件事,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持动力,好好学习。
从很多人的经历来看,在中学时期,并没有很多的这种未来描绘和正向激励。更多的老师、家长会认为:小朋友不懂,讲了未来也不懂,也并不会自觉的有动力的去学习。那最简单就是通过反向的刺激,以及社会的评价,让学生们不用去思考原因,就是学习就好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父母、才能获得邻居叔叔阿姨的夸奖和认可,才能变成父母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我没有研究过教育,也没有具体的去查相关资料。不知道让中学时候的孩子去认知读书和学习的意义是否真的那么困难。只是想到之前看到的关于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别。
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出发点,人必须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奋斗,为自己才能维持社会正义,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和社会,为自己奋斗也是为他人和社会奋斗,有了个人才会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每个人都应该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表现得越充分,越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中国传统儒家价值观则以孔孟的仁义为核心,强调群体和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该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儒家伦理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标准,信奉天下一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长期共处,彼此往来,生活稳定,相互依存,容易形成浓厚的群体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群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与之相比,个人的尊严、个性、价值等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如此一看,便觉得中国行成如此的教育模式以及激励制度也并不奇怪,因为其背后自有一套价值体系运行和理论支持。
但,话说回来。不得不说,高考制度作为目前中国的人才选拔考试,类似以前的科举制度,在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上,我非常认同其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和公平性。至少只要你足够努力,便还是可以获得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高考制度、教育制度一直为人诟病和抨击,但在有更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出来之前,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一安排。
我只是坚决反对将高考的结果作为衡量人是否能够在社会立足的唯一标准,并且对所有因为高考失利而真正导致其一生无法好好度过的人感到痛心和悲哀。
教育和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而且越到后面,越体现为自我的学习。高考只是我们去往社会的一条途径,并不是“末日审判”,要么天堂,要么地狱。为何一定要选这两个呢,继续待在人间不好么?
所以我非常的希望在中国的高中教育里面,能够并且应该将高考对于人生的影响给所有的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高考成功,值得恭喜!未来要继续努力,发光发亮!
如果高考失利,哪怕连大学都上不了,也不用气馁。人生并不只有上大学这一种步入社会的通道。虽然常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当你从桥上被挤落河中时,你会发现并不是没有去到对岸的机会,你还可以游泳到对岸!但是你要知道,在湍急的河水中游到对岸,一定要比从桥上跑过去辛苦的多,如果不能坚持继续努力,那最终也会被汹涌的河水带走,最终泯然。所以,每个人只要来到了世界,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哪怕是错误的选择!
这种完整的信息传达才是对这些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负责,他们不懂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些过来人还不懂吗?
也许有人会说,不告诉他们还有其他选择,是破釜沉舟,一鼓作气。但在历史上破釜沉舟也并不一定就能取得胜利,很多时候,破釜沉舟最后不一定是战死,而是饿死或者沉入水底淹死了。
再说了,破釜沉舟,我自己的釜和舟也得我自己来决定是否敲破凿沉。您这帮我破釜沉舟算怎么回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