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 Annie刘 | 来源:发表于2023-11-21 06:31 被阅读0次

开始听课学习了。新课标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每一次的理论学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一指明方向。今天学习了王蔷教授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讲座,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新课标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究竟什么是英语学习活动观?如何实施呢?希望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启发。

为什么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

在过去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选择是制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

在学习内容方面,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技能训练单一,缺乏语境、忽略主题,语篇意识不强、思维发展薄弱。

在学习方式方面,学生学习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点训练与记忆,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呈现出模式化、表层化、碎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出现贴标签的问题。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从碎片化的知识教学以及文化、思维缺失的课堂,走向语言、文化、思维有机融合的课堂,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改变以往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从模式化、表层化、程序化的教学设计走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

融合的课堂需要教师从碎片化教学走向整合课程内容,那么如何整合呢?王蔷教授指出,如果我们去看综合语言能力下的课程内容以及核心素养提出后的整合的课程内容,我们会发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下,课程内容有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个维度的目标构成。这样的课程内容如何改革呢?课标中并没有给出我们具体的建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依然是存在碎片化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一条自始至终贯穿的主线,即主题引领。我们教师仅仅把词汇教学作为词汇,单独进行语法教学、听说训练,没有一个主题将这些内容进行串联。由主题内容和意义整合这些内容,将其进行关联。因此在22版新课标中重新确定课程内容: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六个课程内容构成我们熟悉的六要素,由主题进行整合,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整合,通过语言技能的学习融入学习策略的训练,并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以深入学习语篇。

主题包括中外优秀科学人文知识。主题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的来源,主题是通过语篇进行呈现的。在语篇中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太极图进行呈现,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密不可分的。而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需要内化形成修养的,是不断交融进行深化的,整个学习过程是通过听说读看写的+思维+学习策略的运用,从而加深对语篇的学习理解。

主题指什么呢?其全称是“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是我们英语学科重要的课程内容部分,是学习中外优秀优秀科学文化的来源。

语篇包括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语篇进行传递。语篇包括语言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前三项知识是我们之前就有的,语用知识代替了原来的功能,也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语篇知识代替了话题,更强调了逻辑的作用,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

文化知识:.中外优秀人文与科学知识

语言技能:听说读看写,多了“看”。王蔷教授谈到:“看”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这类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鉴于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因此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中增加了“看”的技能。

看并不是单独作为一项技能进行训练,它是作为理解性技能,让学生通过看解释意义、阐释意义,因此成了交流语言的重要途径,让读者通过看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意义、意图。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资源策略归纳到元认知策略,增加了情感策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db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