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知道了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它们的关系是渐进的,高层次同时也包含了低层次的方法内容。
第三层次的分析阅读,会教会我们如何咀嚼和消化一本书,其中有些方法,在检视阅读的层次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也是作者之前指出的低层次在高层次中的嵌套。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6002/cd961f335e275f58.png)
如上图所示,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本篇所讲的是阶段一。
第一阶段需要遵守的四个规则:
-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
-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
找出作者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一定要知道你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也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该如何去做呢?
其实只要你用检视阅读先浏览一遍: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就能知道这本书的大体分类了。
总的来说书籍主要分为两大类:虚构的小说类和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论说性作品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作品:
-
理论性:教你这是什么;
-
实用性:教你如何去做你想做的事。
2)用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
这个句子一定要写下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别人说起一部电影或某本书,你一听:“啊,这我看过”。让你说一下,你脑海里只有一个整体感觉,但是却无法组织成文字。所以这一步就是要你总结并写下来:这本书在谈什么。
>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就这一点而言,论说性的书籍不同于小说。一位科学或哲学的作者没有理由让你摸不着头脑。事实上,他让你的疑虑见到最少,你就会越乐意继续努力阅读他的思想。就像报纸上的新闻报导一样,论说性的书开宗明义就会将要点写在第一段文字中。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整体架构。
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的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就像卧室、书房各有各的架构和装修样式。但到了房子这个层面上,它们及其他部分又是连接在一起的,这样才能对整体的架构做出贡献。
可以说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有着最睿智的架构。
如何列架构呢?
你可以套用这个公式: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在谈什么,第二部分在谈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谈的又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有分成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X,第二个段落为Y,第三个段落为Z。(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A,第二个重点B,第三个重点C,第四个重点D等等。
4)找出作者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在开始写一本书的时候,都是有一个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或多个答案。
作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他的问题或答案,但是身为一个读者,你都有责任竟可能精确的找出这些问题来。
以下是作者给出的找问题的一些简短的公式: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存在?或为什么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征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是理论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