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事万物都被看不见的规律左右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信息(现象),隐藏在信息(现象)背后的是联系(规律);在联系(规律)探究的过程中,洞悉的是事物的本质(第一性原理),即所谓“道”。这个过程是知识的联系与运用,也是智慧的形成过程。所以,面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不仅要观察其现象,把握其规律,更要探究其本质,预测控制事物。
认知的三个层次不是孤立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揭示着事物的不同深度,构成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完整体系。
即:
现象——事物的外在面纱,来自于外界输入信息的感知。如果仅仅停留在表象层次,被过度宣传和表象所迷惑,是无法了解事物内在的奥秘。
规律——事物的内在秩序,能够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理解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关系,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和激情所迷惑,以便更好应对生活的挑战。
本质——事物存在的根本,决定事物行为和特性因素。我们要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特性,洞察事物的出发点与初心,预测和控制它们的行为和变化。
正因为事物的本质是深藏不露的,不能轻易地被表象所迷惑,要保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了解事物存在意义和发展规律,预测和控制它的行为和变化。
正如,物质基础规律就是品质=能量=价值=价格;市场经济规律就是生产—交易—金融—消费;社会的本质是经济,没有经济社会就是死水一潭;经济的本质是金融,金融是实现利益分配最大化的工具;金融的本质是印钞放贷,印钞是掌握对物质的定价权,放贷是实现利益的最佳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