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馆之歌》――邮差送来一份主题为孤独的报纸
毫无疑问,这本书的书名弥漫着丝丝优雅的文艺气息,让人忍不住捧读,岂料,仅仅十页就可以让人扔一边――内容显得乏味,又像一个人在无病呻吟着什么,扑面而来的尽是孤独的气息。这不能怪部分读者,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品味孤独,大家都是明白人,投其所好嘛。
――《伤心咖啡馆之歌》之《伤心咖啡馆之歌》属于中篇小说,描写了爱密丽亚、李蒙罗锅、马文·马西这三位人物的荒诞不经、滑稽深沉又携带神经质的三角恋爱故事。作家洞悉――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每个恋爱的人都多少知道这一点,他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的感情。他逐渐体会到一种新的、陌生的孤寂,正是这种发现使他痛苦。因此,对于恋爱者来说只有一件事可做。他必须尽可能深地把他的爱情禁锢在心中;他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内心世界――一个认真的,奇异的,完全为他单独拥有的世界。正因如此,“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爱密丽亚、李蒙、马文·马西即是爱者,也是被爱者。
爱密丽亚爱李蒙,爱密丽亚是爱者,李蒙是被爱者,一种倾尽全力的爱,当李蒙对马文·马西几乎摇尾乞怜般迷恋时,她干了最最要不得的事――她为了给李蒙表哥找乐子,甚至不惜带他去看各个地方的热闹、驱车三十几公里参加演会、看化妆游行,别人说李蒙的不是时,她就会勃然大怒;李蒙把房间让给马文·马西,她就把床让给他,自己睡沙发,“可是她仍然没有轰马文·马西出门,因为她怕自己变成一个孤独的人。你和别人一起生活了以后,再独自过日子就会变成一种苦刑了。”她明显意识到,李蒙表哥也会走的。
马文·马西爱爱密丽亚,马文·马西成了爱者,尽管先前他名声不好、禀性邪恶,但爱情使他改变了,他愿为爱密丽亚改变所有的恶性。而爱密丽亚成了被爱者,却是“只要她男人来到她手能够得到的地方,只要看到他喝醉,二话不说就揍。”她生性孤僻,一个人经营商店和酿酒铺,物质方面已经富裕,而却会为了屁大点事,卷入到漫长而激烈的打官司和诉讼里,不是孤独,谁又会日日忙碌?她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不难看出更多的是想排遣孤独,但事与愿违,只会带来浓郁的孤独感,至此,同马文·马西的婚约也以马文·马西的出走及后来的入狱暂时告一段落。
李蒙迷恋马文·马西,他搞许多诡诈的动作,是为了吸引马文·马西的注意,博得马文·马西的笑声。当爱密丽亚与出狱后的马文·马西决斗时,他帮了处于下风的马文·马西,“他降落在爱密丽亚小姐宽阔的肩膀上,用自己鸟爪般细细的手指去抓她的脖子。”不免让人寒心,但对李蒙来说,他这是在保护自己爱的人,而不惜伤害一个爱他的人。马文·马西成为被爱者,对李蒙是不屑的,同时“倘若他嫌罗锅在一边碍事,还反手给他一家伙。”
他们之间的爱也正如作家所描述的――爱者总是想把他的所爱者剥落得连灵魂都裸露出来,爱者疯狂地渴求与被爱者发生任何一种可能的关系,纵使这种经验只能给他自身带来痛苦。而印证了爱就是无尽的讨好、无尽的宽容的事实,爱的背后却仅剩深深的孤独折磨自身,而最后,马文·马西和李蒙砸坏了咖啡馆里的东西,双双离去,小镇依旧沉闷,爱密丽亚只待在无窗紧闭的房间里,又开始了孤独生活,咖啡馆里一曲伤心之歌缓缓赋曲。
在小说的最后是十二个活着的人在唱各种各样的歌,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孤独的声音。这十二个人是苦役队的七个黑人小伙子和五个白人青年,这仿佛是作家在暗示:孤独不分种族、阶层、年龄,属于任何活着的人!孤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伤心咖啡馆之歌》之《神童》属于本书小说集的第二篇,描写了一位钢琴神童的一次崩溃。
“有些孩子一开始是很有希望――可是练着练着,就像她一样,会为了不丁点儿大的事情哭起来,试着把事情理顺――以合乎自己的心意――人却变得心力交瘁――于是奇怪的情况开始出现了。”被称为神童本就是被动推上孤独的宝座,盛名之下,与孤独成群,不难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已经在重重压力之下,乱成一团,弹奏的曲子没有任何感情的输送,内心已经分崩离析,只得仓皇而逃。这种情绪想必不少人感受过,想集中精力、情感、思想去面对一件事时,内心竟不知何时染上紧张、烦躁的情绪,这种情绪是莫名其妙的,却让我们坐不稳、喊不出、更不知原由,内心又无数次呐喊,尽管还是以崩溃收场。
――《伤心咖啡馆之歌》之《赛马骑师》是第三篇,一位赛马骑师对同为赛马骑师的友人的惋惜。骑师有一种孤独藏在酒中,友人断了一条腿和胯骨,那位友人断送了骑师的生涯,而那些认识他的人,却是“你们在餐厅里狼吞虎咽,忙不过来。”骑师的孤独,是为友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伙伴,那天晚上再没有另外一个人是单独喝酒的。”想到友人可能孤身躺在病床,自己的面前又是这幅两三成影,不免一番孤独滋味萦绕。
――《伤心咖啡馆之歌》之《席琳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是第四篇,描写了布洛克先生是一个事事留意、珍爱可笑可乐的人与事的教授,不巧揭穿了以编织谎言以取得别人亲近和好感的席琳斯基夫人。
这是一个有趣又不得不让人三思的故事――她的谎言倒并没有什么欺诈性,她并没有蓄意要骗取什么,她也从未用所说的那些不真实故事获取什么好处,让人恼火的正是这一点,事情的后面说不定根本就没有什么动机。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谎言分为欺骗性和善意的隐瞒性,当一种谎言失去了“欺”的本质,这种谎言又似乎没必要撒,显得多余,可凡事皆两面性,席琳斯基夫人一生都在呕心沥血的工作,根本就剩不下什么精力来对付别的事情,她是一个人,这个方面有所缺失,她只好设法来加以弥补,至此“通过这些谎言,她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充实,谎言使得她工作之余剩下的渺小的生活状态整整丰富了一倍,而且还使她个人生活里的那些小块的破布头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丝绸。”在被布洛克揭穿她的“芬兰国王”的谎言时,她反抗,绝望。
人无完人,人世间又太多事,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是想同更多的人交流,感受世界的纷闹,但愿你的谎言能填满你的孤独,但愿你能理解孤独的滋味。
――《伤心咖啡馆之歌》之《旅居者》。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就是一次单程的不确定性的旅途。主要描述了一个寻找前妻的男人的过程,意义又仅非如此。
当他见到前妻,置身于一个家庭氛围时,他觉得“他自己的生活似乎过得如此孤单,活像一根脆弱的支柱,几乎没能支撑起岁月的残骸中的任何东西。”一个已经在孤独的迷宫中迷失方向的人,岁月不打声招呼就悄悄走过了,过去已经不复返,不管在张望着什么,年华逝去,极尽讽刺,极尽无奈。同时,一个人要是孤独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的更迭,这种逃亡式也改变不了空虚的内心,孤独在内心、思想、躯体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却无人问津的孤独树。
――《伤心咖啡馆之歌》之《家庭困境》
“离家越来越近,他越是感到紧张,他几乎不期望旅途结束了。”不免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是什么让一个男人恐惧回家?答案正是这个故事,文中描写了一个叫马丁的男人要面对一个终日酗酒的妻子。
孤独的不是马丁,而是他的妻子,妻子从原先气氛温暖闲适的南方小镇搬来处处充满严峻、冷酷的纽约,无法适应,更是交不到朋友,只好借酒消愁,愁得也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孤独了。有些东西不是丈夫和孩子在身边就能弥补的。在这里,笔者想要分享一件事――笔者的一位友人嫁到外省,基本也是一年回一次父母家,从生活上看,这位友人倒也是生活的开心,老公疼爱、孩子懂事,可是人的内心似乎有一处是父母才能弥补的,这也是她有时感到孤独的原因。
文中提及这样一段话, “他们都为当前发生的小事吸引住了――牙齿啦、洗澡啦、银币啦――飞逝的儿童时代里充满了许多这样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就像一条水流很急的浅滩里回旋着许多落叶,而成年人的那些高深莫测的谜倒搁浅在河滩上,被遗忘了。”儿童时的快乐要多姿多彩些,往往转转几圈,在草地上奔跑,都能感受到快乐,而成年人的快乐就比较复杂了,甚至寻不到快乐,而选择遗忘一些东西,是为了感受到快乐。
――《伤心咖啡馆之歌》之《树,石,云》这本小说集的最后一篇。一个失去爱人的失落者在咖啡馆里竟然对一个陌生的小男孩说,我爱你。实际上,我们对陌生人往往能侃侃而谈心中的孤寂之处,倾诉一些内心的事。
这个失落者自称“我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爱的人”还建了一个爱的科学体系――所有的陌生人,他们全都为我所爱!
这个失落者认为爱的开始如“一棵树。一块岩石。一朵云。”简直让人云里雾里。而笔者也斗胆写出以下想法:树、岩石这两种都是拥有具体形象的,而云,是朦胧、抽象、不具形态的。爱的第一步是成为对方的树,第二步,爱成了具有重量的岩石,担着责任感,第三步是云,爱能让对方成为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云。当三步同时存在,便是爱的开始。
本书的作者麦卡勒斯曾这样写过:爱,对于解救深陷于孤独的人来说,也没有用。实乃绝望,实乃绝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