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情况,人在社会摸爬滚打越久,越是成熟,不怕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我已经无法做到冷静面对了。
尴尬本为吴方言词汇,后被收入普通话。通常是说人遇到的一种处境,让人感觉很难为情,神色、态度不自然。———网络百科
高中的时候,我的性格饱受家庭长辈担心。内向腼腆,不爱说话,担心受欺负。大学时候承蒙同学照顾,一步一步锻炼自己,让自己敢于说话,爱上表达。
工作后,一步一步学得油滑,本以为已经成为了内心最不想成为的人,变得脸皮厚,不怕事,却突如其来发现自己还是内心抗拒一些尴尬的事情。
《共产党人刘少奇》中有一个场景,主席少时读书,拜朱五阿公为师,怎奈父亲不喜棍棒教育,去找朱五阿公商量转学。主席父亲带着主席去寻阿公商量的这个场景,总让我觉得十分尴尬。当初来求学,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要转学,估计内心深处也是十分尴尬。

也是这个发现让我看到了内心真实的一面,原来我也不是自己心中想的那样,为了自己想要的,可以剥夺别人拥有的权利。也是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工作这几年,即使坎坷大于成就,也依然是一个归来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