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探监:
手机是牢吗
画屏为牢
为何还要充电
让牢继续运转
续牢自嗨
岂非饮鸩止渴
难道科技
是制鸩术
难道历史
是鸩渴史
不是吗
如果不是
那么手机
又算什么牢
然而手机
明明像个牢
“叮叮叮”
朋友来探监了
朋友吗
狱友吧
破四旧:
没有未来,只有现在
没有工作,只有生活
没有灵魂,只有肉身
没有因果,只有直觉
01
爱来如尿急,无法憋住
02
信仰,是一种欲望
欲望,是一种信仰
03
时下流行的"内卷",就是轮回.
04
哲学不是人类的出路,艺术与宗教才是.哲学抽象,艺术意象.
05
变态是直觉的,理性是观念的.
06
福柯:The soul is the prison of the body.灵魂是身体的监狱。
观念是直觉的枷锁.所谓观念迷障,并非有形监狱,而是画地为牢.
07
重要的是存在,而非存在的意义.这不过是存在主义的那句话--存在先于本质--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08
此话费解,一股哲学的口臭味.
贫僧来治治他.
可见不可见,无非是说可理解与不可理解.理解,是观念问题.
不可见性,就是不可理解性.
不可见程度,就是不可理喻的程度,荒谬的程度.
可见物,譬如小说中的人物,事物.
小说的内核是戏剧冲突,这是小说往前推进的发动机.
用人话把福柯的话说一遍,就是:
小说不是解释矛盾,而是呈现矛盾,尽可能地呈现矛盾,把矛盾推到极致.
这个极致,就是直觉所能允许的范围,也就是人性能够抵达的深度.
好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也就是逻辑与观念之外,情感与直觉之中.
你认为小说的结局"不应该"是那样子,但是又"感觉"整个故事从头到尾,好像也只能是那样子--尤其是悲剧的主角,简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入命运的陷阱.
不可见的东西,不可理解的东西,其实就是命运.
不可见性,就是指命运的不可理解性(但是可以感觉得到).
展示不可见程度,就是指小说家能够把命运的荒谬表现到何种程度.
莎剧之所以永不过时,是因为莎士比亚将命运的荒谬表现到了极致,同时,也将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其实二者是一回事.因为小说,戏剧中的可见物--人物,事物--不过都是命运的载体.读者正是通过它们--所谓可见物--觉察到命运的存在,一种荒谬的存在.
而福柯这句话的动机,或者说指向,极有可能是莎士比亚.
09
心理学,观念的技术,机器.它不是爱.爱是唯一的心理治愈.爱是直觉的,而非观念的.好的心理医生,更像一个牧师,所谓好,是指人性化,所谓人性化,就是关爱.
10
所谓普通快乐,其实是指符合习惯的东西,也就是现在说的"舒适区".
福柯可能是天才,至少是个半天才,也就是性情中人,往往只按直觉行事.按直觉行事,就是说没有一个日常习惯的模式,没有一个持久的舒适区,所以他无法"普通地快乐",更无法将就别人的"普通快乐".按直觉行事,就不存在安排一说了,直觉永远是心血来潮,无法安排的.
11
内在矛盾的极点,就是无我,看我不是我,所以癫狂.最高权力,也就是叔本华所谓的"意志",尼采所谓的"权力意志",也就是天命.
只有超脱自我,才能驾驭自我,一旦超脱自我,即无我,便与宇宙合而为一,自我不存在了.那么肉体也没有了意义,无我之人,是不管不顾的,对肉体而言,就是自己戕害自己,自己消灭自己.譬如尼采发疯,屈原自杀.
观此言,足见福柯顿悟,走入了看山非山之境."电闪雷鸣",是他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描述.
12
言说是对直觉的评论,评论是对言说的评论,永远评论下去,语言永远无法触及所言说的那个东西--直觉,或者叫命运吧.
对于宇宙事件,人只有知情权,没有决策权.语言,就是用以描述事件,描述存在的.而这种描述本身--即言说--又称为一种新的存在.评论,就是对言说这种存在的新一轮描述.然后评论本身,又成为一种存在......这个游戏永远进行下去,这就是永恒轮回.
所以维特根斯坦说:保持沉默.唯有沉默,才能抵达言说的初始对象--存在.
13故事一则
《辞源》释击壤为“古游戏名”,一般认为是古代的一种投掷类游戏。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是说远古帝尧时代,有“年五十”的老者在路上做击壤游戏。有个“观者”说:“真好哇!如果没有尧的恩德,哪有这般闲情来击壤呢?”对这番议论老者却不以为然,说我太阳出来起床劳动,太阳落山回家休息,打井有水喝,种地有粮吃,闲暇时玩玩击壤,与尧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关于击壤活动的最早记载。
14
没有勇气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勇者,敢于从心而动也.
15
福柯:人比自己认为的要自由得多
人的束缚,往往是观念的自我束缚,"我认为","我应该","我不应该",诸如此类.观念,是莫须有的束缚.
16
此处"权力",指宇宙意志,也就是命运,谁也无法逃脱命运."谁也无法逃脱命运",是人的一种意识,因为意识到有命运,乃知不可逃脱.无意识,也就是"逃脱",譬如植物人,譬如疯癫者,譬如死亡.
17
童年,指代直觉.童年,就是往往只凭直觉行事的岁月.只凭直觉,是为淳朴.童年就是璞玉.后天的观念就是雕琢.
只"承受现在"的,"活"在当下的,并非只有眼睛,耳朵,鼻子,触觉也都是活在当下的.这些都是直觉.
只有观念才会分出一个过去,一个未来.肉体是只有此刻,只能感受此刻的.
异邦的观察者,和复明的天生盲人,是两种不受环境(此邦,世界)的固有观念污染的人,所以才能有新的发见.异邦人和盲人对环境一无所知,毫无预设,只凭直觉判断,因而是新颖的观点,因而可作哲学的源头活水.
18
相由心生.
19
此论宇宙意志,即命运
20
如果承认自由意志,那么就只能不断努力,譬如:君子以自强不息.
但是呢?人总有不想努力的时候.
如果人是理性的动物,那么人就应该怀疑自由意志.但是人又很少怀疑.
所以人不是理性的动物,人应该知道,感性,也就是直觉,是无法被理性,也就是观念,分析清楚的.
尼采:没有真理,只有解释.
理性无法说出感性到底是什么东西,理性只能对感性(也就是观念只能对直觉)作出某种解释.
快乐的时候就快乐,快乐都来不及,事后也不会想我为什么快乐.
木心:如果咀嚼快乐,会嚼出悲伤来.
快乐是短暂的,悲伤痛苦是持久的.而且人一定会尝试对悲伤痛苦作出种种解释,好让自己摆脱它.
贫僧曰:感性给你快乐与痛苦;理性用来解释痛苦.
换一个诗意的说法:感性用来快乐,理性用来解释痛苦.
21
不如说,人真正能够把握的东西,只有观念,也就是对存在的某一种解读.然而观念,并不能决定存在.一切存在,是宇宙决定的.
以一个人来说,譬如观念这种存在,是直觉决定的.
22
福柯:我们真的需要一个真实的性别吗?现代西方社会以近乎顽固的坚定态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现代西方社会令“真实的性别”这一问题遵循某种事物秩序,而在这一秩序中,人们可以自以为唯一重要的是身体的现实和快感的强度。尽管如此,长久以来,人们并没有这些需要。医学和法学承认双性人身份的历史就是佐证。人们用了很长时间要求双性人应该拥有唯一的、真实的性别。数世纪以来,又毫不费劲地认可他们有两个性别。那些造成恐惧、招致痛苦的残忍事件呢?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
福柯本人是同性恋,因而对性别问题比较敏感.这种敏感不是说他介意什么,而是说性别问题是他天然而独特的素材,他乐于思考这样的问题.
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都是复合观念,"X性",是定语,更本质的观念--宾语--是"恋",再推到底,就是"快感",这就到直觉领域了,止于"快感"这个描述,无法更进一步.
没有真理,只有解释.所谓存在即合理,是说存在无对错可言,只有一个人们认不认可的问题.地震,有对错可言吗?谁犯了错?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只能说地震了,许多人类同胞失去生命,令我感到非常悲伤,我恨地震,我不喜欢地震.地震无所谓对错,一切与地震有关的表达都只是人类对地震的认识而已,解读而已.但不管你怎么解读,都无法决定地震是否发生.
23
上帝死了,唯余神像。哲学死了,只剩学阀。艺术也死了,只剩下演员。表演艺术,表演哲学,表演上帝,归根结底只是表演,没有诚心。这就是偶像时代。偶像以下,靠互相道听途说高潮,从不曾对上帝,哲学,艺术有一丝直接的感受,观照。上帝,哲学,艺术,并不是其他东西,而是生命力本身。偶像遍地,并非什么泛神论,而是拜金信仰与娱乐神像的结合,亦即,贩神论。娱乐明星(包括学术明星,以及各种哗众取宠的脚色)的白痴程度远远超过拥趸的想象,所以才需要这么多偶像,戳破一个还有一个,这样,才能维持拜金信仰,不至于崩塌。崩塌,譬如大萧条,就会引发战争。战火毁灭肉身,亦洗刷灵魂。科波拉导演,现代启示录,迷倒众生的十二位台历封面兔女郎明星,去越南劳军,滞留战火之中,在废弃的飞机里,沦为大兵的性玩物。这就是对偶像文化的解构。科波拉导演抛出的终极疑问是:战争,如何规则?等同于:直觉,如何观念?等同于:命运,如何规律?科波拉导演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战争之前,人人都认为必须打,士兵上了战场,却越来越迷惘,不知为何而打。这才是战争最危险的地方,群体失控了。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并不是将有性格,敢顶撞君,而是失控,失控了,君说什么,都是扯淡的。
24谈谈王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7337/26bee43d9084ba2d.png)
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
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
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齐。
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
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
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
更待风景好,与君藉萋萋。
天倪,自然之道.
与群物齐,齐物论.
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
此句为无我之写法.无我,就是被动.所以春风豫(豫,令人欢喜)人,令我思东溪.
由这三条线索,可知王维很可能是得道了.当然,此句也可能是拟人手法而已.
继续侦探.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
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
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
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此篇有鄙视世俗食物之意,即使是求道之人所食丹药,王维亦以为膻腥,视为旁门左道.无他,因其有违自然也.
可见王维已经超脱,看穿了丹砂修道皆为虚妄.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达人无不可,用典,出自贾谊<鵩鸟赋>: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也就是无可无不可.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
愚士系俗兮,僒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达人,大人,至人,真人,都是指顿悟得道之人.贾谊这些说法,无非是在说他自己.因为只有得道,才知道得道是什么感觉,才能写得那么贴切.
王维用"达人",也是在写自己.
下半句就更明显了:忘己爱苍生.无我,大慈大悲,爱众生.
后面的写景,与陶渊明是一个调调,都是无我的感觉.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此句大气象,就是说顿悟者通天彻地,神游太虚,所以可以高山大海为居所.
天刑,贫僧说过,所谓顿悟,天才,就是知道自己只是宇宙的奴隶.看山不是山,就要一直忍受四大皆空的折磨,这就叫天刑.
贫僧在看山不是山的时候说过:灵感,就是命运对天才的行刑.
世谓灵感最喜人,尔等哪知千斤沉,天网恢恢,不教等闲闻
由来上智愁肠深,先天总把龙虎困,年华催催,消却千般恨
王维写诗,贫僧写诗,不是我们要写,我们没有决策权,我们是不得不写,不管看到什么都可以发生灵感,然后必须写出来才能解脱灵感的重负,灵感如万箭穿心,这才叫天刑.天刑,就是宇宙对天才行刑.
守静解天刑,守静,从老子来:致虚极,守静笃.也就是神游太虚,归于宇宙,与之融合,可得短暂的解脱.通俗地讲,就是发呆,发呆的时候,我不知道有我,所以没有痛苦,没有折磨.但发呆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发完呆,那种折磨,天刑就又回来了.
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的境界.王维此篇,便是顿悟之后,看山非山之作.其标志,就是"刑".
贫僧经过那种四大皆空之苦,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但是人称王维诗佛,而且王维寿终正寝,没疯,也没自杀,因而贫僧推测,他很可能再度顿入第三境--看山还山,就和我现在一样.继续看看.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王维此友,亦如魏晋高士一般人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不管写什么,都是写心.
此篇乃谓友与己心空,心净,心柔,心闲,心善,心澹也.
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
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
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
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
与鸟兽相亲,是为佛性也,佛性,就是爱护生命,故弱鸟不惧,猛兽不伤.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
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
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
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
斋时不乞食,定应空漱口。
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
诗如佛经,佛经诗.王维与六祖惠能的弟子神会多有交往,佛缘甚深.因此而称诗佛.非比喻也,乃真活佛也.王维,得道之人.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
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
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同陶潜--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同曹操--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不过白驹过隙.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睹阴界,就是顿悟之后,真实觉知宇宙的存在,古人所谓的阴间,其实就是宇宙,或者说是不可知的命运,阳间,就是指地球,人间.这一点,贫僧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阐述.
悟道正迷津,当指王维处在看山非山之境,仍有执着心.执着于空.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执着于空,就执着于爱.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声色不是众生的虚妄,而是众生的真实.也就是说,声色是我的虚妄,而浮幻,四大皆空,才是我的真实.这就是看山非山的感觉.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说的是宇宙之大,无我安身之处.同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曹雪芹: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寂寞与谁邻,也是一个意思,没有人懂他,没有人和他玩竹林游戏.
理齐甘负薪,这就是另一个陶渊明了--含欢谷汲,行歌负薪.
讵论疏与亲,无分别心,一视同仁.
浮空徒漫漫,汎有定悠悠。
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
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
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辀。
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修。
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
灭相成无记,生心坐有求。
降吴复归蜀,不到莫相尤。
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此谓佛家大乘小乘之乘.
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贫病生死,皆为命运,王维心无挂碍,随波逐流.
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骂我牛马,屎溺都不要紧的.因为万物一齐,没有任何分别.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孔老二,孔老二,仲尼,家中排老二,中国以道家为最高境界,所以孔丘的儒家最多也就排个第二,等到释迦牟尼来到中原,孔门就连第二也保不住了.人人笑孔老二,接舆笑他,道家李白笑他,连佛家王维也笑他,可见孔丘是很有一点问题,哈哈哈.不过李白和王维这两个小辈,什么"求仁笑孔丘","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也都只是借借前辈的光,打打太平拳而已.儒家多有迂腐,但孔子作为一个人,还是很有性情的,譬如和南子小妹妹的一段往事,足见其怜香惜玉,非为不解风情之徒.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也是在理想奔波.做人能做到孔子的境界,已经很不错了.王维是得道,李白是喝醉,才敢笑一笑孔丘.
灭相成无记,破我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