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庸才只有一线之隔。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把自己认作天才。
我有一个朋友,学佛,而且做心理咨询师的。有一回碰到了一个自称天才的佛友,因为心中有惑,非常苦恼,于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找我朋友解决问题来了。
首先,他是怎么知道自己是天才的呢?据说是因为小时候经常被夸,“这孩子真聪明”什么的,长大后又觉得做什么事都忒容易,提不起劲来,于是在网络上找了好几个免费的或付费的,据其说十分有权威性的网站,对自己的智商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自己是智商高达260的天才。而后,还加入了一个似乎人数在十数以内的网络群体,与一群自称天才的人为伍。
那么,他的困惑是什么呢?孤独。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他觉得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而小群体的“共同性”更让他坚定了,孤独是所有天才都共有的感受。他,就是天才。
好吧,且将他是否是天才的议题放在一边,我们看看这位天才都做了些什么。
前两年中国有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名叫莫言,不是他;再早,年少成名的是韩寒和郭敬明,也不是他。我似乎连在伤仲永的名单里也未见过他的名字,至少能说明以前他没什么名气。而现在,他好像从某私立学校辞职,一直肄业在家。理由是,我的校长很喜欢我,总是夸我能干,但是学校有老师嫉妒我,所以我不干了。
真真是个天才。你既未做出什么成绩,现今又待业在家,更加不如别人,人家嫉妒你什么。
你会反驳我,校长夸过你聪明——那是客套话;你有能力,做什么其实都容易——但容易你也未做。因而,你并未有拿得出手的、让人嫉妒的成绩,你不过是自视甚高,不愿下神坛罢了。
也许,他真是智商260的天才。但是天才的定义是什么呢?至少在我的概念里,庸才<人才<天才。这不仅是指上天所赋予给三类不同人的能力,也是指随能力而做出的成绩。而如果没有成绩,天才又与庸才何异呢?
因此,对他来说,学着去做任何一件他未曾做过的事也许都非常简单,但能否把这件事做好,这就还需要精力和坚持的毅力。就像游戏升级一样,当庸才在一级一级地爬时,人才在两级两级地走,而天才呢,却在坐着火箭直奔苍穹去了。天才们做任何事总能做得比一般人要上手得快。但太过简单容易让人觉得无聊,天才往往在前期就觉得游戏没劲,早早地放弃了升级,即便后期难度加大,也早已错过最佳的游戏时机,才会让人才后来居上,登顶折桂,取得佳绩。
因而,正是这种“太容易”才会让天才一事无成。这样的天才也算不得天才。
那么,因为“太容易”而自视甚高,敷衍了事,犯了懒劲的就只有天才吗?“聪明人”也常犯。
我弟弟今年读高三了,成绩一直不上不下,维持个二本大学的样子。我家一直以来就不会管孩子,往往是任其发展,好坏不论。譬如我,有一回街坊邻居问我曾经在中学时的成绩,我说前五十名到三百名都去过。我妈当时站在我的旁边,一脸惊讶的样子,“你居然成绩这么好?”可想而知,我家的教育放任自流到什么程度。
我弟向来聪明,我妈每个月拿到他的成绩就会说:“怎么这个成绩?是不是没听懂?”我弟就会例行公事地回她:“我都会做啦,就是粗心。”
我弟说这话的时候,一点也不羞愧,反而是满脸的自豪。因为他觉得自己很聪明,学习很简单,只要自己稍稍努点力,好成绩不是手到擒来。但事实上是,他从来就没有稍稍努力过,更没有得到过好成绩,他所谓的“马虎”两年多以来照样还是那么“马虎”,他将来要上的绝不是他目标的550分的一本,而是从来就觉得轻而易举的二本。
我弟这个“聪明人”和“天才”一样,都觉得事情太容易,可以不努力就能做好,或者是临头努点力就能做好的。可是,哪有这样的好事。你马虎了一回,如果不克服就会有第二回,你任何事情没有做到底,就永远不会知道它会在往后哪里遇到困难。
做再多的开头也只叫开头,开头不会有结尾,更不会变成成绩。天才们必须要摆正心态,在无聊的事中找到乐趣,绝不能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样。只有拿到手的才叫成绩,一切半路夭折的都是灰烬。而做出灰烬的天才,也只能被称作狗屎。没人会关注灰烬,更没人会尊崇空有所谓能力的狗屎。开头比一般人要容易,这是上天的恩赐,无论是庸才、人才、天才或者是“聪明人”都应该好好地珍惜,只有一往无前,做出些真正的成绩来,才能不负威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