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云居山禅修小记

云居山禅修小记

作者: M爸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1:47 被阅读0次

    身体缘故,去推拿店推拿艾炙,认识了一位闵师傅,闵师傅的经历很有意思,原本是出家僧人,起初是在云居山出家3年,后到苏州西园寺呆了3年,因故还俗,从师学了推拿手艺。

    闲聊中,得知云居山居然在九江,之前从未听说过。闵师傅对云居山的环境和禅修颇为推崇,引起我的兴趣,于是趁春节回家时,特意去了一趟。

    云居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山顶真如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祥地,真如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日军的炮火,解放后近代高僧虚云和尚以百岁高龄主持了重建工作,120岁时圆寂于此。

    距离老家约2小时车程,上山之路颇似庐山,山路十八弯,而且来去的时侯山上起雾,开车要很当心。

    先看几张真如寺照片。

    ▲大门,其实外围还有一个门头

    ▲天王殿

    ▲大雄宝殿

    ▲殿内一景

    ▲门口的放生池,看起来像个小湖,清澈

    ▲山上那几天特别冷,树全部结冰了,像开了花一样

    ▲禅堂门外的一棵,本来进去要关机的,但是看起来特别美,忍不住抓拍了一张

    好了,照片看完了继续聊。

    上山原本有一个目的,平时觉得精神太散乱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按西医来讲就是神经衰弱,对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白天精力不足、困倦,晚上则睡眠不深,多梦。所以我打算在山上呆几天,打打坐,让心静一静,神收一收。

    托闵师傅推荐,去之前联系了一位法师,上山后作了登记,安排了住处。实际上我原本是打算住在寺外的旅舍,后面天气原因暂停。

    讲几个佛教名词,一般称出家僧人为师父或法师,见面时双手合掌微弯腰以示尊重。未出家的学佛的人就是居士,互相之间尊称为师兄,不论年龄大小。居士或外地游僧上山叫挂单,挂单就是在客堂进行登记,需扣留证件,走时返还。挂单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人介绍亦可上山小住几天,不过一般都会捐赠一些钱,多少随缘,没人过问。打算长住的,需要做义工,毕竞寺庙不是慈善机构。

    上山时,我听说在打方便禅七,但我对此并无太多了解,后面才知道所谓禅七就是除了睡觉吃饭,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在打座,强度很大。

    方便禅七时间大约是这样安排的:早上4点半起床,晚上9点左右结束,9点半熄灯睡觉。除了吃饭,下午有2小时左右休息,每天大约要坐7个小时左右。

    这只是方便禅七,故名思义就是提供了方便。实际正式的禅七要严格得多,好像是每年的12月初开始,历时七七49天,每天4点半起床,晚上11点半左右结束,每天大约要坐10个小时左右。

    日常作息时间要起得更早,3点半要起床,4点20开始早课,晚上9点半休息,每天打坐4个时段,大约4个半小时,感觉做和尚好辛苦啊。

    外地来上山打七的,不是僧人就是有些底子的居士,像我这样,用一位居士的话来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就稀里糊涂上山。我答我只是来体验一下而已。

    第一天因为来得晚,只赶在晚上进了禅堂,5点半开始的,进去前要换道褂,进去后看见一群人在绕着佛像转圈,旁边有位师父手持一块子(叫香板),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在别的师父示意下,跟着一起转,后来才知道这叫跑香,一是表示对佛的敬意,二是为静座热身。禅堂很大,至少300平方以上,中间一尊很大的佛像,四周是一排长登,上面放有座垫。

    禅堂禁语,手机要关机,几十号人在里面只有脚步声,大约一刻钟左右,听得有个师父喊了一声,然后大家都停住了,我一愣神的时侯,只见所有人都坐在了椅子上。我赶忙也找了个空位坐下来,随后2位师父进门,一位提茶壶,一位提茶碗,神情很庄重,行走的步伐也有讲究,然后依次走到每个人面前,便有人伸手要茶碗,有人不动。提茶壶的师父便开始倒茶,初次进来,没搞懂规矩,也没敢要,而且我观察到伸手的姿势好像也有讲究。

    喝了茶的,茶碗弯腰放在面前,便有师父来收茶碗。再一会儿,便听一声板响,所有人起身继续跑香,持续10来分钟左右,又是一声板响,大家便开始上座盘腿,用裹脚被包住整个腿。不得不说裹脚被包腿非常重要,山上冷,稍不严实,坐下来身体一放松,有一丝进风就坐不安稳。一会儿灯光变暗,所有人都一动不动坐在哪儿,除了楼板上老鼠的跑动声和偶尔的咳嗽声,整个禅堂非常安静。

    不多会儿,但开始有位师手持香板(香板类似于一把剑,只不过头部是平的)在大堂内行走,脚步非常非常轻,走到你面前,如果发现你有昏睡,板子便会啪地一声,打在肩上,这个过程叫行香。起得太早了,睡眠不够,静坐时间一长,功夫不到家,很容易昏睡,后来几天我有数次听到堂内传来呼噜声,出家师父也不例外。

    晚上这一段,需要持续90分钟,平时在家为了促进睡眠,也偶有打座,不过基本是20-30分钟左右,90分钟对我来说也是一很大的挑战。过得许久,听得一声板响,灯光变亮,静座结束,但是注意到没有人下座,一会儿进来2位师父,送茶碗和包子,包子自然是素馅的,味道还不错。后来我观察到一般拿茶碗是用左手,拿包子点心是用右手,且左手拉着右手袖子,应该是佛教礼仪吧。

    静坐虽然能坚持,但是全程心不静,隔天去客堂碰到位法师,已上山2年,向其请教,法师回答:我们也是这样的。听得我心里凉了半截,原本还指望着呆几天,能学会如何让心静下来呢。

    想着来了不能白来,后面几天主要奔着练腿去了,腿功到是有点进步,双盘从不到20分钟突破到40分钟,时间还有点短,要是再多呆几天,盘到1小时应该没问题。于打坐而言,单盘和双盘难度很大区别,比如对我来说,单盘时间一长,人就容易昏睡,但双盘是万万睡不着的,腿痛得历害时,两手全是汗,熬的方法是全神贯注观着腿痛,不停放松,痛感会减轻。

    有次下座时,我感觉脚踝都脱臼了,动弹不得,然后师父板响催大家下座,忙用手掰了一下,听得嘎蹦一响,回了位才勉强下了座,然后一拐一拐得走了好几步,才缓过来。

    关于单盘双盘区别,我自己的感觉是双盘坐得更稳,后面又请教了法师,法师答双盘可以更好地收心,所以入禅定时一般是用双盘。

    听法师讲,云居山的道场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每年入冬都有许多居士或僧人前来打七。里面有2个禅堂,一个大众化,要求不是那么严,我去的是这个;另一个是专门针对老修行的,一般人进不去,刚入寺的师父也一样。

    山上期间参加了一次晚课,进去前要穿海青(类似道褂,比较薄),晚课以诵经为主,实地体验僧人们的集体诵经,感受很深,里面有很多礼仪,整个过程非常庄重、威严,大约持续1小时,只是我不会诵经,站在里面略显尴尬。

    寺庙里吃饭分两次,一次是出家师父(叫早堂),一次是居士(叫二堂);居士早堂也可进,但需穿道褂进食堂,食堂内手机要静音,进去后每2排长登相对而坐,每人面前2个碗,一副筷,有师父主持礼仪,然后开始诵经,诵经2遍后,便有食堂师父提桶依次盛饭,先一勺饭,然后一勺菜,然后又是面条又是菜,你可以示意要或者不要。整个吃饭过程,非常安静,没有人讲话。

    寺庙食堂饭菜,个人感觉其实还好,全素菜其实易消化,对肠胃很好。二堂的时侯,你可以凭自己喜好选择饭菜,一般主食有米饭或面条,疏菜有豆腐干,包菜,酸菜,木耳萝卜等。不管是好不好吃,盛到碗里的都必须吃完,不能留剩,这个不难理解,寺庙本来就是受众人供养,浪费食物是绝对不允许的。

    说说山上的住宿,居士一般是5-6人一间,睡的是通铺,这个季节上山,被子摸上去冰冷,房间没有空调,原本我是打算住山外的,但晚上下座后,发现大门拴上了,只好住寺庙里,同住的有一对父子,父亲身体不好,上山求平安的,痛苦的是这对父子夜里打呼历害,而我睡觉对声音非常敏感,搞得我一夜没睡,第二天听说有个小门出去,直接奔山外农家旅舍了。

    不过后来因为天气寒冷结冰,车门都冻住了,打不开,我只好住回到寺里,还好那对父子已经下山了。

    让我感到比较意外的是山上住有不少女性(庙里叫女众),后面了解到她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过来挂单的,住几天就走;另外一类是给庙里做义工的,比如烧饭冼衣什么的。在山上做义工的女众看起来都很高兴,可能她们认为这样会给家人或自己带来褔报。

    闲扯了一堆,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山上苦,为什么有人愿意出家,甚至有居士常留山上。我听说附近有个东林寺,大约1000人的居士常住。

    我住山上的时侯,有位居士问我,你打算出家吗?我一愣,答:不出家。他又问我:为什么?难道你不想跳出六道轮回?我答:暂时还没有这个理想。

    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也就是人死之后,具体去往何处是由所造诸业决定的。

    其实很多人学佛的终极目的都是一个:了脱生死,跳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追求有点类似于基督教的上天堂,不同的是基督教推行的是忏悔,祷告,读圣经,赞美主。而佛教推行的是诵经,持咒,礼佛,参禅,打坐;只追求个人跳出六道轮回的是罗汉境界,帮助大众一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就是菩萨境界。

    关于极乐世界,我比较倾向于相信确实有这么一个地方,或许是类似于平行宇宙的方式,活在那里的人无生老病死,科学还在不停进步,也许千百年之后,能发现它也未尝可知。

    凡夫俗子,不敢妄言修道成佛,不过每天留点时间,打打坐,让自己的心静一静,从容面对生活,挺好的。人一生,工作、生活、婚姻大多与性格挂钩,而性格形成又与出生环境和成长环境挂钩,为什么有人是这个环境,有人是那个环境?人到中年,信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居山禅修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rm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