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14 ll 商鞅之土改

作者: 绿阴冉冉 | 来源:发表于2022-09-14 18:21 被阅读0次

    商鞅,魏国宰相公叔痤的随从官,原名公孙鞅。后来被封到商地,所以又叫商鞅。

    公叔痤临危时,向魏惠王举荐公孙鞅。他认为该人年轻虽轻,却胸有奇才,可治理天下。魏惠王则以为公孙鞅只是个地位卑贱的小年轻,怎么懂得治理国家?

    公叔痤见魏王颇为犹豫,又说道:“大王如果不打算用他,请马上杀掉他,此人若投敌国,他日必成魏国大患。”

    魏王蒙了,觉得老宰相真的是病糊涂了,一会儿要重用,一会儿又要杀他,这是什么情况?于是,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公孙鞅在魏国又碰了一年运气,饿得连饭都快没得吃了。

    饥饿的公孙鞅来到了秦国,见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他的改革——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说,有五种人是“坏分子”,完全属于国家蛀虫,这种人多了,国家就完了。

    第一种,那些空谈游说的人多了,老百姓就容易被引导得爱瞎逛、喜欢胡说八道八道,从而轻蔑君主。

    第二种,那些隐逸江湖、貌似很高深的人多了,老百姓就会被引导得疏远君主,还爱妄议国家大政方针。

    第三种,那些好勇斗狠的人多了,老百姓就会被引导得天天争强好胜,不拿官府的话当回事。

    第四种,那些有手艺的人多了,老百姓的心就飘了,还爱满世界迁徙干嘛买卖去。

    第五种,做买卖的人多了,他们有钱又有闲,就会成立自己的社团去影响君主的决策。

    在商鞅可怕的逻辑链条里,这五种人“可以靠自己生存”,作为统冶者根本抓不住他们。在他们的影响下,老百姓都不想种地、打仗了。因此,必须消灭这五种人,把所有人都变成农民吧。

    变为农民最佳的方法,就是重税。重税下,让他们觉得还不如去种粮食合适。

    如果不想种地的,就得加重刑罚,必须得是小罪重刑,以达到“不论是谁,一点儿错都不敢犯”的目的。

    光重刑罚还不够,必须株连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这样老百姓就彻底不敢犯法了。

    商鞅将秦国的土地登记造册后,授给农民。随后,进行税制改革。针对每块田每年估算出一个收获量,该交多少粮食,多少草料。愈期不交,按照大秦律法就要砍脚。

    此外,商鞅对秦国人口进行普查,并做了限定,到岁数必须分户单过,限制人们随便旅游,出村要看路条,不许私人开旅馆。

    这样一来,全国有多少地,每年收多少粮食,有多少户人口耕种,有多少人上战场,都一清二楚了。有了这些帐本,打仗兴修水利,不愁没钱了!

    秦国以东人口多,地不够种,而西边的地却荒着,商鞅大笔一挥,都给我移民!跑得快的有地种,谁种了归谁。人民沸腾了,西部大开发开始了。

    有了这些生产者,种的粮食多了,养的士兵多了,可抢到的土地也更多了。天下又掀起了血雨腥风!

    土改的最后一件事是统一度量标准。

    过去的度量标准有很多种,比如张村是碗,李村是锅,王村是瓶,征税时,每个村都得解释,每个村都得换算,非常不方便。

    商鞅再次粗暴地规定:全部统一标准!

    统一度量后,他又废除了秦国的货币。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让经济发展一朝又回到了以前。

    废封改县、土地授田、荒地移民、统一度量,这四招全方位的组合拳,足以让秦国改天换地,民不聊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史14 ll 商鞅之土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rq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