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河乾坤湾

黄河乾坤湾

作者: 随心而往 | 来源:发表于2024-06-09 05:00 被阅读0次

2024年5月12日,游览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黄河乾坤湾景区和路遥故居。

5月12日,又是五一调休的单周日,决定再去打卡位于延安延川县的乾坤湾景区。5月11日20:35乘坐K213次列车前往延安,应该于12日凌晨4:28到达的列车在5:00后才到,租车公司已经提前将车放在延安站地下停车场,开车后直奔116公里外的景区。大约7:30来到主景区乾坤湾,原本以为时间太早景区尚未开门营业,但此时已经开始有第一批旅游团的游客进场了。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在中国腹地核心画了一个辽阔的“几”字形后,再一路奔腾向东入海,其中“几”字右画成为晋陕两省的天然省界 。奔流不息的黄河在流经延川县峡谷时,一改往日的怒吼咆哮,而是蜿蜒曲折形成了五个S型大弯道,由北向南依次为: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这些大湾气势恢宏,鬼斧神工,成为天造地设的地质奇观。2005年,国土资源部将68公里的秦晋峡谷延川段设立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延川县以“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以乾坤湾、清水湾、会峰寨为主体,又建设了红军东征纪念馆、伏羲码头、定情岛等,组合申请设立了5A级黄河乾坤湾景区。此次打卡只有多半天的时间,我的计划是游览乾坤湾、清水湾、会峰寨三个景点,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再参观红军东征纪念馆。

进入景区广场,来到乾坤亭一览天造地设的黄河乾坤湾。极目远望,远方山脉峰峦起伏,逶迤连绵,四围高原千沟万壑,纵横交织。滚滚黄河之水,从远方穿山越岭迤逦而来,划出一道优雅的曲线,奔涌向前,绕过伸出的山岬,掉头回环,从两山之中再次划出一道反向的优美曲线,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勾画出一幅宏大的太极图景观。乾坤亭的地面是一幅用大青石铺成的阴阳太极图,与山下的乾坤湾遥相呼应,亭柱上刻:天地造化乾坤湾,羲皇推演太极图。相传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在乾坤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萌发灵感始创八卦,从此开启了人类华夏文明的先河,这个民间的传说更加增添了延川黄河的传奇色彩。

在乾坤亭脚下,黄河犹如一条青色巨龙在高原的丘陵沟壑间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巨大的“Ω”形巨湾。据介绍,乾坤湾的弧度为320度,是所有黄河蛇曲中弯度最大者。蛇曲环绕着圆形的高原,中间凸起倾斜的绿色台地,犹如一顶绿色的帽子。在大湾的左河道中,有一座河水冲积形成的沙洲,貌呈鞋状,当地人称鞋岛, 这是黄河中非常少见的在河之洲。相传伏羲之母风华胥在此处履大迹,有感而生伏羲。小岛处于陕西、山西两省交界之处,黄河的最中央,象征陕、晋两省人民的友好情谊——“秦晋之好”。景区充分挖掘了这个主题,将这里开发建设为定情岛景点。

乾坤湾的黄河水绿中泛黄,主体偏绿。我曾到过很多的黄河景点,诸如青海果洛的鄢陵湖、黄南州的尖扎县、四川阿坝唐克的九曲十八弯、宜川的壶口瀑布、山东东营的黄河口,包括我在银川工作几年,也曾多次目睹黄河水的颜色。应该说这里的颜色居中,既没有上游的清澈透明和湛蓝碧绿,又不似下游的浑浊不清和昏黄暗淡。

乾坤湾景区 乾坤湾全景

景区建设了三个观景台,让游客能在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乾坤湾的壮丽图景,另外还配套修建了乾坤台、浮雕墙、天坛、地坛等人文景观。一号观景台距景区入口最远,大约有几百米的路程,观景台建于山崖边,从这里可以更为清晰地观看“Ω”形弯的侧面和鞋岛的景观。三号观景台在乾坤亭附近的山崖之下,这里有两处风蚀地貌景观,一处为鹰嘴石,一处为母亲石。鹰嘴石是一座高悬于栈道之上前部尖曲如鹰嘴状的突出岩石,两侧的崖壁如同巨鹰伸展的双翅,雄鹰屹立于悬崖之上,俯视下方的乾坤湾。母亲石是一面经过风蚀雕刻的中间裂缝的石壁,因其形态独特,有“生命之源”的寓意,被命名为“母亲石”。最令游客感兴趣的当属观景台左侧的“巨蛇观岛”,这是一块位于崖壁中间石台上的如同一条大蛇的风蚀岩石,大蛇有着椭圆形的头部和弯曲的蛇身,蛇身中间还被竖纹分割为多段。巨蛇横卧于悬崖之上,俯瞰着乾坤湾的一侧的定情岛。景区为了保护这块独特的岩石,专门用玻璃罩覆于其上,从侧面看起来,居然有几分像古化石的模样。

鹰嘴石 巨蛇观岛

乾坤湾景区除了河湾并没有太多值得耗时浏览的景观,用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就游览完毕,离开景区去往7公里外的清水湾。进入清水湾景区,迎面广袤高原上的风蚀地貌引人入胜,山梁起伏,沟壑幽深,连绵对峙,蜿蜒迤逦,这里是景区的九龙戏珠景观地貌。因其中间凸起与四周延伸的九条支脉形成“九龙戏珠”的气势,被当地人誉为风水宝地。清水湾是继乾坤湾之后的黄河第二大湾,其弯度达到305度,形状与乾坤湾基本一致,区别在于这里是一处很纯粹的“Ω”形河弯,并没有河道中的沙洲,河湾水流平缓,圆润饱满,气势雄伟,大气磅礴。

清水湾碑石 清水湾全景

清水湾因河岸边有遗存的清代古城墙,景区在遗址的基础上依山就势仿建了河岸城墙和关楼,令自然的清水湾景区有了很多人文气息的存在。城墙的关楼两侧各有一处比较典型的风蚀地貌景观,左侧为“母子情深”,外观如同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伏在母亲背上嬉戏,呈现出母子情深的温馨场景。右侧石壁上突出的嵯峨岩石,则像一群身穿铠甲、手握长枪的士兵,当地人称其为”黄河卫士“。

母子情深 黄河卫士

从山坡上的观景台上,可以很清晰地俯瞰到河岸边的建筑群落,那里是景区的清水衙门、古街等景观,但山坡并没有直接通往下方的栈道,于是步出景区,继续驾车前往。将车一直开到古渡口附近,停在清水古街一侧,下车逐一游览这里的景点。据延川县志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曾是陕晋两岸经济、文化的重要村镇。位于此处的清水古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曾是黄河西岸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古街下方的西北方向有一条清水河注入黄河,因此得名清水关。清水河与黄河水流交汇流淌处,就是曾经的清水关码头——清水关古渡口。

古渡口树有一座“毛主席东征回师陕北上岸处”的石碑。据介绍,1936年5月2日,毛主席率领东征部队西渡回陕就是在清水关渡口上的岸。据当年老船工回忆,红军回师河西前,清水关已设立了医院和兵站,二十多条船横渡了七天七夜,5月2日毛主席从清水关古渡口西渡黄河,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张浩、邓发等中央领导从瓦窑堡赶往清水关迎接毛主席和彭德怀等红军东征部队将领。景区介绍,毛主席当年在此上岸后,曾坐在岸边的一座石碾上歇息。他远远地眺望着黄河,思索良久,对身边的红军战士们讲:“这个地势好啊,这里龙盘虎踞,前有大黄龙(黄河)护驾,后有小青龙(清水河)庇佑,同志们,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 。现在,景区将这座石碾搬到了山坡的台地之上,专门修建了“石碾广场”以兹纪念。黄河水在清水湾缓缓流淌,炫目的阳光照的水面闪闪发亮,站在古渡口的岸边,微风拂过,仿佛毛主席那自信的声音言犹在耳......。

东征回师渡口 毛主席坐过的石碾

离开古渡口,浏览了清水古街,来到古街西侧,这里是景区复建的“清水衙署”。清水河环绕在台地周围,穿过悬吊的“宣化桥”,进入绿荫掩映中的清水衙门,衙门建有正门、正堂、三堂和六房。黄河在此接纳一股清流为“清水”,而古时在此为官者又两袖清风、秉公执法、爱民如子,更是一股为政“清流”,因此这里被百姓赞为“清水衙门”的确是实至名归了。现在这里又建有廉政文化展示长廊做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以彰显清廉,警醒后人,则更加因地制宜,正可谓恰如其分。

清水衙署

游罢清水湾,再去往12公里之外的会峰寨。会峰寨位于乾坤湾镇牛家山村,是一处三面环水的天然古寨,它东临黄河依山而建。有“虎踞龙盘,固若金汤”之势。又因它东临黄河天堑,西南两侧濒临寨河深谷,四面悬崖突兀,峭壁嶙峋,仅西北有一条狭窄的崾岘为径与山寨相通,因此又被称为“陕北小华山”。“崾岘”是指在山梁两侧山峁在降雨径流长期作用下,山凹处不断溯源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形。

在景区的观景台可以俯瞰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会峰寨全景。刚刚看过了大气磅礴的乾坤湾和清水湾,会峰寨以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式打开了我们的观览格式。对于千沟万壑、山环水绕的延川黄土高原地貌来说,会峰寨的确是一种令人感觉特立独行的存在。在四周苍翠的山峦拱卫中,会峰寨的群峰比例挺拔、参差嵯峨,如同一排同角度相连的风帆列阵于山谷之间。山下黄河环绕,四周峰峦合围,峰丛苍莽林立,巍然天空之下。右侧迤逦的“几”字岛蜿蜒在山巅之下的河湾之中,左侧山下清幽的绿水深潭恰如温润的碧玉。大自然的天造地化和鬼斧神工将会峰寨造就的如同一座天然的奇石盆景,傲视群山,昂头天外。

会峰寨碑石 远观会峰寨 会峰寨全景

从观景台沿着曲折回环的木栈道一路向下,在通往几字岛转弯处再转身向上,足足行进了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才来到与观景台山崖相接的“腰岘”通道。从号称“云路”的山寨北门进入,在崎岖的石路上观览古寨。山路边和石崖下,有很多遗存的残垣断壁和沧桑的石屋,山角有一座由石块垒筑的哨楼,这里是原来古寨的居住区,估算应能容纳100多户人家在此藏身避难。

从陡峭的崖壁台阶盘旋登上峰顶,山寨顶部建有一座始祖庙,内供真武大帝,主福禄长寿,风调雨顺。庙前有几块山寨遗存的碑石,其中有明代朝廷赏赐的“双龙功德碑”,碑石四周还有残存的石磨、石碾等。这些遗存的石碑碑体基本完整,部分字迹清晰,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山寨的历史。其中一块石碑专门记载了在会峰寨筑寨建庙之事,从碑文可以看出,明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延川县丰乐乡忠义都的先民重新修复了会峰寨。除此之外,会峰寨山顶还有一处自然景观,就是这里的石窝宝镜。在崖顶边缘处的一块巨石中央,有一个直径在20厘米左右,深20多厘米的圆锥形石臼,这应该是冰臼遗存,我们在很多山顶平台都曾观览到这种景观。

从寨顶下来之后,沿山路继续右行,来到会峰寨西侧,这里筑有高约4米、长约200米的一道寨墙,在一处转弯之处,居然有一座安装有两扇完好木门的石屋,石屋狭小逼仄,内里空无一物。北侧寨墙向下,有通向山下的下西门,我不想行走那条漫长的山间小径,就顺着山上的阶梯又转回了山体东侧。在这里观赏会峰寨的崖壁阵列,巨石林立,崖壁高耸,层叠错落,参差嵯峨,在阵列的顶端高处,居然有一处圆形的洞孔,犹如人工开凿一般,堪称鬼斧神工之作。阵列头部的崖边,坐落着一块奇形怪状的巨型“飞来石”,很突兀地与石帆矩阵相对,像是在指挥石阵的排列。

会峰寨虽然已经残破不堪,只是遗迹犹存,但站在会峰寨的石帆矩阵之下,东望蜿蜒曲折的滔滔黄河,俯瞰黄土高原的层峦叠嶂,苍茫大地,山河锦绣,一种江天尽揽的登临豪情油然而生。

会峰寨玄祖庙 石窝宝镜 风蚀孔洞

大约11:20,我结束了会峰寨的游览。返回途中经过景区的《红军东征纪念馆》,原本计划游览,但考虑返程途中要游览路遥故居,于是未做停留直接去往45公里之外的路遥故居。

之于路遥,我想对于我们这些六零后、七零后的人来说,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在高中时代,路遥的《人生》已经风靡全国,报刊、杂志、广播,街头巷尾的议论无不是高加林和刘巧珍。《人生》的热度尚未消弭,《平凡的世界》的威力再度来袭......。我清晰地记得,在我1989年参加工作后,阅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尽管之前已经在广播中聆听了很多次的播讲,在打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的时刻,仍然是那样如醉如痴。所以,在今天来景区的路上,我看到了高速路牌上《路遥故居》的标识,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游览,去实地考证我们心目中伟大作家生长于斯的居所。

路遥故居位于延延高速一侧的延川县郭家沟村,在清涧县出口下了高速,就能看见高速路口山坡上的路遥故居广告牌,故居就在广告牌左侧的山沟顶头处的山坡之上。

走进坐落在沟口崖畔平台上的路遥故居,眼前低矮的窑洞实在是简陋之极。故居由处院落组成,外面的院落有着比较宽敞的院子,院落前方正中矗立着路遥的立身铜像,两侧的大树冠盖四延,树荫几乎遮盖了整个庭院。树荫之后的窑洞墙壁粉刷成了黄色,上面用红字抄录了《平凡的世界》的片段。院落正房是3孔大窑洞,西厢房是4孔小窑洞。这里是作为陈列馆的部分,主要陈列有路遥作品、播放路遥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室及追思路遥的名人题词等。院落的右侧,是一座有着一个很小的简易门楼的很小的院子,这里只有两孔窑洞,这便是路遥在走出延川之前居住的地方。窑内比较破旧,也没有多少装饰,衣被也是陈旧的,反映出当时生活的拮据。窑洞墙上悬挂了两幅照片,一张是路遥养母李桂英的,另一张是路遥中学生时代的。故居的院子里有一株槐树,树影婆娑,槐花盛放,树下的一盘石磨也许就是路遥家当年的重要生活资料。

故居介绍,路遥的家本在高速公路另一侧的清涧县,这里是路遥伯父的家。路遥自7岁时,从清涧父母家过继给伯父的在这里的家。无论是父母家,还是伯父家,路遥儿时的生活都备受艰辛。少年时期,他曾是延川县最穷的中学生之一。这些在他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小说里,都曾经有过深刻地描述,也让读者看到了他早期生活的影子。

路遥将其一生献给了文学创作事业,他和他的作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召唤、一代人的向往和心灵慰藉。他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精神创作,是一种如宗教般虔诚的精神崇拜,是一种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所彰显的人格魅力的感召和升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路遥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影响了整整两代人。他的《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更被评为“百年百部文学经典”。

路遥故居门楼 路遥照片 路遥塑像

约13:00结束游览,离开路遥故居,行驶在返程的高速公路上,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故居的窑洞,碾盘,石凳,农具,生活用具,更有他给同事、朋友的信札......,都如同像电影片段一般,不断地在脑海里回放。路遥给予这个世界的,不仅仅是文学巨著,更多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包括纯粹的文学精神,纯粹的人生精神。在这样一个追名逐利、物质至上的时代,路遥精神的存在尽管稀缺,但弥足珍贵。

14:30左右返回延安站,乘坐K214于13日00:29返回石家庄。延川之行,因为有了路遥故居的行程,而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河乾坤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sy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