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孟子》(十三)尽心上篇1——求则得之②:逐字稿2

《孟子》(十三)尽心上篇1——求则得之②:逐字稿2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4-01-12 19:02 被阅读0次

    接下来第二章。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这里边有一个确实不太好把握的东西,就是孟子说“莫非命也”。人这一辈子你所遭遇的事都是命,就是咱们平常常说的“都是命”。都是命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叫作顺受其正。

    这里边我打了一个问号:何为正?顺受其正的意思,就是我们只要顺着这个情理,去接受我们命中震荡的那部分就够了。但是关键点在于,什么叫作正当的?

    比如说,这儿有一堵危墙马上就要倒了,然后你说我信命,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因为我信命,我就站在这个危墙下面。假如我今天命中注定要死,那我站这儿死就死了。

    孟子说,你这个叫有病,他说这个不叫作顺受其正。顺受其正的意思是什么呢?你得努力地活,你得努力地寻找安全、寻找幸福、寻找舒适,这是我们叫顺受其正。就是我不能够刻意地说,既然都有命,那我就把这个考验交给老天爷,我来考验考验老天爷。你看,当我们去考验老天爷的时候,这不叫作顺,这叫作逆,就是你非得去挑战这个天命。

    一本书叫《论大战略》,那里边讲得特别有意思,说伊丽莎白女王最好玩。她从来不考验上帝,她的特点就是我也信上帝,但是我努力做我自己该做的事。反过来,跟她同时代的别的国家的君主,他们就总是做一些很糟糕的事,然后说上帝一定要保佑我。

    当你做一些很糟糕的事,然后你非得让上帝来保佑你的时候,这就是逆其命。你在考验天命,你考验它干吗?它又管不着你,所以“顺受其正”意味着我愿意接受命运给我的安排,但是我不会去挑战这个命运。

    因此,“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有人觉得说我知命了,所以就无所谓了,放弃了,我怎么样都行。那个不叫作顺受其正,那个叫作捣乱。

    所以孔子也讲过,叫“危邦不居,乱邦不入”“君子不立乎危墙之下”,你虽然乐天知命,知道有天命所归,但是你也不要刻意地考验这个天命,不要去跟它对抗,非得去挑战它的耐心和极限,没必要。顺受其正,不要去站在危险的区域当中待着。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什么叫作正命?“尽其道而死者”才叫作正命,就是孟子在前面曾经讲过“可死,可不死,死伤勇”,就是这件事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可以不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时候你非得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就不活了,那这个时候就会伤害勇的定义,让大家对于勇的概念模糊了。

    所以孟子并不强调无畏的牺牲,他认为“尽其道而死者”,就是我在努力做的过程当中,有可能需要舍生取义,如果这个舍生取义是必须的、是有道理的,那这时候我这样做是合理的,这个叫作正命。

    但是,“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什么叫桎梏而死呢?桎梏就是脚镣和手铐,当你被脚镣和手铐铐着,判了一个罪,然后杀头要了命,这个不叫作正命。人死,核心是你是不是在追求道的路上去世,而不是在于你是不是被人杀了,你是不是生命不要了。如果仅仅是我不要这个生命,这个不算是正命,核心是你要能够尽其道而死。

    所以这一段话题,其实探讨了一个很深刻的命题。我们每一个人对命运的抗争,究竟应该到几分?是要像谭嗣同那样“去留肝胆两昆仑”,古之变法者皆有流血?到今天咱们这个变法还没有流过血,那我来第一个流血。在孟子这儿看来,这究竟算不算尽其道而死者,我觉得真的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

    所以孟子所说的这些度的把握,其实都是很难的。如果很简单,那就不能称其为经典了。而把握这个度的过程当中,这就需要我们个人的体会。你觉得你做这个事,是在跟某些人较劲吗?是在为了证明自己而做吗?是为了获得一个史上的虚名而做呢,还是你觉得这件事情这样做是正当的、符合道义的、在追求大道的?

    这个度只有自己把握,所以任由别人评说,自己把握好就好了。这一章我们叫莫非命也,但是要顺受其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十三)尽心上篇1——求则得之②:逐字稿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tc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