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村庄纪事(五)

村庄纪事(五)

作者: 皖东锐评 | 来源:发表于2024-12-18 15:21 被阅读0次
村庄里有一部分家庭已经达到小康和富裕的标准,有些人生活无忧财务自由,但这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家庭还是处在生存的状态中。房贷及子女的读书和赡养老人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象一头猎物一样为了食物不停地奔跑,其实,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为了温饱每天觅食十几个小时。

村庄里在外打零工年龄最大的是73岁左右,而70岁以下的村民很少有赋闲在家的,(有退休金另论),带病干活轻伤不下工地是常态。他们的观念中没有养老一说,更不敢奢求颐养天年,只能是活到老干到死。虽然现在65岁以上老人,每月有二百多块的养老金,但对于今天的物价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这些被“爱”上劳动的村民,虽不是传道受业解惑者,但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要说他们不勤劳,那是没有摸着良心说话,你要是说他们不俭省节约,那是闭着眼睛说话。勤劳、节俭,但真的没致富。

他们最害怕的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高强度体力活,为有份又脏又苦甚至有生命危险的零工可做,每天有个二百来块钱的收入而窃窃自喜。最让他们胆战心惊的不是日复一日的无休无止的劳作,而是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不能打工而断绝了收入,因病返贫而陷入绝望。重大疾病就像随机摇号,谁也不知道哪天会摇到谁的头上。而它带来的灾难,不仅是肉体、有金钱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有多少人、多少家庭的积蓄足够抵御一场大病带来的经济风险?支付重症监护病房一日千金的账单?如果积蓄不够,那该怎么办呢?……

这里再重申一下我的一贯观点,别任何事都我们我们的,我们每天觅食十几个小时,他们正在香车美女快乐逍遥。

虽然交了新农合,可是真正得了大病住过院的都知道,药费报销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全报,乙类部分报,丙类全自费,甲乙两类药加在一起只有三千种不到,而全部自费且有效的丙类药达多少万种。(其中含进口药九千多种)所以,即使有了新农合,但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也无法杜绝小病自我诊断,大病自我了断的悲哀。虽然免费医疗的呼吁声一浪高过一浪,但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实行之时遥遥无期,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却不期而至,以前不缴费只影响当年,现在如果不缴费影响除了当年,还会影响来年。

每年的新农合的交费额都在上涨,其实不止个人每年交的新农合费用在上涨,新农合的财政补贴每年也在逐年增加,现在个人新农合缴费是400元/年,而财政补贴每人已达670元/年。即使个人交费额每年上涨,财政补贴逐年增加,但还是不够,窟窿越来越大,这里面的猫腻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说完了这个号就拜拜了。

关键的一个点,医疗机构已经演变成盈利企业,凡是想赚钱的企业,总是希望赚得越多越好没有例外,一边治病救人一边赚钱赚到手软,一个字,爽!看一看那些年利润几百个亿的医院,真的分不清这是治病救人,还是企业运营。

这些年医院不断扩建,好多地方为了建设所谓的新城,为了拉升房价,要求辖区内的大医院去建分院,甚至将医院整体搬迁到新区。这样的天价搬迁费用都由谁来承担?或者说它最终算在谁的头上?

医院也是要创收的,医生也是要体面的生活,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装修的富丽堂皇甚至极尽奢华。收费停车场每次都爆满挤不进去,连医院周边停车都是一位难求。挂号排队,交费排队,看医生排队,各种检查排队,取药排队,医院里人满为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病人?这是另一个话题。

这些年一直喊着降药费,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而实际上恰恰相反的是看病越来越贵,不论大小病先检查一通,各种设备试一遍,就没见过几个不靠设备进行诊断的大夫。都是天文数字进口的精密仪器,检查费怎么能不贵?更不要说采购的暗箱操作,但是话说回来只靠设备看病,那么普通人经过简单学习,我们每个人都会看病了,要医生何用?(别跟我说望问闻切加把脉,如果真讨论这个话题,你我肯定是南辕北辙不欢而散,为什么?因为……)。

底层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用血汗甚至生命去换钱,70多岁了还在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根本无瑕顾及身体保养,小病扛大病亡,落得个一生白忙。什么劳逸结合?什么营养均衡?什么缓解压力?这一切都没有解决他们真正的后顾之忧——免费医疗来得实在。

你们不能用你们眼光去评判他们,要求他们定期体检;也不能让他们每月只领二百元的养老金而放弃劳动;更不能说什么养儿防老。这世上根本没有设身处地,也不存在感同身受,当一个人弯下腰时是很难再直立起来的。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又会愿意用病痛的躯体去扛千斤重担?

对于一时半会发不了财的普通人来说,要怎么样才能抵御因病导致高昂医疗费用带来的风险呢?我的答案很老土,也很无奈,爱惜身体勤加锻炼,有不适及早就医,有闲钱的可以再买点赔付额度高一些的商业保险。实在没办法,就祈祷噩运不要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头上,这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自嘲罢了,也是无可奈何的牢骚。

何时能让村民们免费医疗,有尊严的生活,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相关文章

  • 村庄纪事

    村庄纪事 文/赵春苗 1、老树 有村必有树。村里老树不多 总有一株,可以与村庄的名字比高度 比年轮 瘦小的村庄,吃...

  • 村庄纪事2

    村庄纪事 文/赵春苗 4、土地 越来越多的人远走他乡,却不像从前那样背负乡愁 乡愁捏在他们手上,薄如一张贴近年关的...

  • 村庄纪事: 炊烟

    炊烟 文/赵春苗 如果,我还能从怀里掏出炊烟的话 那一定是外婆给我的 如果我可以把它们还原成稻草、山柴 还原成劳作...

  • 周末纪事五

    周末纪事五

  • 乡村纪事――逝去的村庄

    落叶开始飘零的深秋, 站在已经寂寥的村口, 凝望着夕阳最后的光线, 照着村中残垣的陈旧。 走在开始荒芜的地头, 抚...

  • 春天纪事(之五、之六)

    春天纪事(之五) 从冬天走出来的石头 还是那么坚硬 把爱情打散 遍地碎片 春天纪事(之六) 把自己打扮成乡村恋人 ...

  • 希日朗嘎村庄纪事

    我从未因稍纵即逝且还能重生的自我欺骗的心理惯性便能想到,我,一个喜欢穿遍布着具有内在逻辑性的褶皱的格子衬衫同时又在...

  • 2020-06-29

    五月的盛会 一一家庭聚会活动纪事 (一) 似曾...

  • 西部纪事(五)

    每当我坐车从库尔勒到喀什市去,途经阿克苏时,总会想到一个人来,他那年五十多一点,新疆长大的安徽籍老板,普通...

  • 乡村纪事(五)

    (五)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庄纪事(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td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