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登山旅途,让我体验了那份辛苦,以及坚持下来所得到的快乐感受。但老王的户外运动好像不只是在做着一项运动和活动,而是在探寻户外运动的内涵所在,他参与其中并有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鉴于户外群体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岌岌可危的现状,在户外运动之余,他开办“诗歌沙龙”,引领驴友群走出交流内容的简单化和粗俗化,传递运动与文化相结合的正能量的内容,从而吸引了更多高层次人群的加入,使协会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促进了户外运动的发展。
返回的路上,我们已经很疲乏了,就在山脚下,乘公交车返回。一路上,老王向我讲述了他对户外运动的理解。他介绍说:我们户外徒步登山运动的发展已经历了十年余,但似乎一直是在懵懂之中,或说在“痴”中前行,莫名其妙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去户外运动,落得个劳累体力多,动脑思考少;走奇山观风景多,留下印象少;各项活动多,成文成诗报道少;户外心情好,回家寂寥寥;运动不走心,喝酒玩耍倒;看着生活很丰富,其实内心很贫乏;……户外走来走去,有点走向无山可登无路可走的枯竭……所有的行为,似都是在愉悦我们的身体,而从来未曾想到过是否是愉悦了自己的心灵才感觉舒畅的呢?
其实,户外登山徒步的开山鼻祖徐霞客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运动要与文化同行。在徐霞客出发前曾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壮志,从22岁开始到56岁去世,经30年考察,他在每一次的跋涉之后,无论疲劳与否,无论落脚何处,他都欣欣然坚持把自己的所观所感记录下来,徐霞客堪称我们驴友的先驱和典范,30年撰写60万字《徐霞客游记》,其被称为“千古奇人”。我们没有研究过是什么动机发动了他踏遍九洲五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不怕艰难困苦而不停跋涉并撰写游记的?或许那就是某种冥冥的召唤,某种冥冥的使命感。那这种冥冥是什么呢?如果其只是跋涉而从来不记录下他的轨迹和阅历,那么他就留不下美丽篇章,成不了千古奇人,他就是白白游历了大好山川,无人知晓,甚至连他自己都会淡忘那一切。不是吗?这些都非常地发人深省呀。
岁月的长河中,我们也许不会去注意某一天或某一时我们在做什么或做了什么,也许我们会因为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而感觉不到自己会有什么精彩可言,甚至不经意间就忘却了自己也曾精彩过。但谁又甘心愿意放弃瞬间的美丽,却使自己因为忘却或麻木而失掉已有过的精彩和畅快的感觉呢?精彩无处不在,瞬间成就人生,我们也应该抓住并记录下我们自己的精彩瞬间,至少,在我们老去时,成就我们对美丽人生的回忆。
在进入户外行列后,每次出行回来,老王都会在第一时间写出登山感想类的文章,发在群里,供大家阅读,以引领大家的文化氛围和思考,减少无意义的刷屏。比如,第一次随队冬天登山回来,老王写了一篇《网名大串联》,将整个登山活动用各个网名串联在一起,形成一篇纪实。老王掏出手机,打开那个页面,翻找到那篇帖子,给我读起来:
驴友网名大串联:登山纪行
前几天,按照我协会会长的“道”,协会继续定期组织会员们,联合各登山爱好者及群人员,再踏“征途”,走好今冬最后一次登“雪山”活动。 “清晨”,天气还“薇薇”有些“寒冷”的感觉,天上布满着乌“风云”,有“鸟”群飞过,有“风”吹过时,虽不是“春风”咋暖,却也不似“秋风”凉,更不似冬天的“老韩”,只是“轻风拂面”,各路人马都聚集到协会门口,友人相见,相互问候,似“久别重逢”。
会长看看“经典老表”,正是8:00点整,是时候了,会长“巴了巴了人”,共43位,一声号令,大家背起行囊上车出发,向康大砬子挺进。雪天路滑,车程要三个小时。“奇峰体育用品”的“大勇”,带领大家做起了互动的“游戏世间”,通过这些游戏,不仅尽快地让大家彼此熟悉起来,更让满车充满“欢乐”的笑声,还有人主动唱“壹首歌”,或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感觉”。尽管大家早起有些困乏,尽管旅途有些“久遥遥”,但在“喜来乐”的不经意间,我们已经到达了登山起点。下得车来,第一要务是清理内务,然后大家聚集到一起合影,留下难忘的纪念。待整装完毕,领队“平淡是真”率领大家出发,刚进山,眼前一片“白桦林”。“华人”、“洪七公”、长春来的“苍浪之水”等人自告奋勇地主动形成了开路先锋梯队,第一个踏足没有人“老行”脚印的白茫茫的雪原。刚入山就遇到看山的一处林户,门前有六只狗狂吠,有“大黑”、“大光”、“老狼”、“菊子”、“樱子”、“白丁”,不知道是在欢迎我们这支队伍,还是它们只想跟着队伍一起凑凑热闹。前进,所有队员们继续鱼贯跟随,“如影随形”,深一脚浅一脚向深山迈进。途中,不时看到有人如扭东北“大秧歌”似的双腿绕圈走,也似喝高了后的腿脚;不时有人跌倒在厚厚的雪层上,深陷并形成一个大雪窝,有的大声地露出了“笑容”,有的或“嫣然一笑”,被扶起来,继续前进;更有人握雪团与队友打起了雪仗,不亦乐乎,更有“苍狼”显勇猛和彪悍。经过一段“时间”的踏雪行进后,队伍逐渐分化形成了几个梯队,落在后面的仍在努力,却还是感叹“撵不上狗”呀,但都调息着自己,带着“简单的心情” “同舟共济”,努力前行不掉队,欲与雪山誓比高。登到一千米山腰,距离顶峰还有百米之遥时,已经是下午2:00,会长宣布“道”:全体“一休”,午餐!大家分组摊开地盘,围拢在一堆,齐动手忙活起来,只见几处热气已然腾腾。方便面煮水饺,外加自带的熟食;保温盒自带的饭菜仍然“暖暖”;喝水补给的,抽烟上劲的,各自找到自己的休整方式。虽然在“冰天雪地”里,却是一派“要闹”和“温暖”的场面。有的人“忽忽”“悠悠”,“闲着没事”还要“喝两口”,其乐融融,“乐逍遥”。 一小部分体力好的人,真是“雪尚轻风”,如“雪中菲”般“追风飞狐”,继续向砬顶进发,非要攀上“极限”,再“看啥还新鲜”,感受那种“征服”的快感。待到山顶时,一派好“风光无限”,砬子上如“三寸天堂”迎来“一米阳光”,映照“阳光群”里的“阳光丽人”。他们看到更奇丽的雾凇景观——雾凇是横着的形成的,“玲珑”剔透,那是“风吹过”的“痕迹”,她们在“丛中笑”“冰雪伊人”。
此次本计划穿越,却不觉时候不早,为了安全起见,团队迅速下山。雪地下山却“轻松”“欢乐”了许多,大家很快返回起点。乘车归来时,天上又在飘起了“随风飘凌”的雪花,满目雪朦胧,多希望“太阳永驻”,却仍是“月儿不亮”。今冬最后一次登雪山活动安全完满“圆圣”。我们“无心”地攀登了雪山,却也“陶冶”了自己的身心,不再感觉“老朽”而成为“快乐小老头”,变得更加坚强而健康。大家感觉“心满意足”,心情“妤”畅,却成为又一次无法“忘记”的美好经历,“一生何求”?!
读完了,老王好像又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所以快乐而自豪地笑着。
虽然我不太了解他们这里边每个驴友的网名,但相信他们驴友一定是熟悉的,而且都加了引号并变成加粗文字。老王继续说:这个文体是大家都喜欢的文章形式,就如什么“电影大串联”啦,“歌名大串联”啦等等,容易引起参与者的共鸣。我此篇一发上来,就引起群友们的轰动,引导大家去回忆此次登山的乐趣,玩味登山的体验和感受,给大家个机会,让快乐再飞了一会儿。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