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献 | 从认知和护理角度谈双相情感障碍

文献 | 从认知和护理角度谈双相情感障碍

作者: 壹脑云 | 来源:发表于2022-02-07 15:32 被阅读0次

    Hello,大家好!

    这里是神经多样性,我是喵君姐姐~

    上一周我们具体了解了双相情感障碍~

    科普 | 状态太好?!可能得了这种病

    2022-01-26

    再次回顾一下它的定义:双相情感障碍,也叫躁郁症,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时陷入抑郁状态的精神疾病。

    尽管情绪状态在一段时间内是存在一定的波动的,但是躁郁症患者的情绪波动明显超过了正常的幅度。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慢性情绪障碍,以躁狂和抑郁交替或混合发作为特征,影响着世界上1%以上的人口,不分国籍、种族或社会经济地位,是造成 20 岁以下年轻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双相情感障碍一生都有复发的可能,复发率高达70%,而且病程可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相情感障碍可分为 I 型和 II 型,其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抑郁、躁狂混合发作。

    今天,我们将从认知和护理二个角度带领大家走近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角度谈躁郁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精神障碍,患者常常会经历抑郁和躁狂的两级或交替发作。

    与单纯的抑郁症不同的是,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发作通常比躁狂发作次数更多,时间更长,对患者的伤害也更大。

    严重的抑郁发作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职业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还会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自杀。

    由于抗抑郁药物的单药治疗可能引起患者从抑郁向躁狂转换,并且在随访研究中表明,持续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出现快速循环和抑郁复发的概率大大增加。

    不仅如此,截止到目前为止,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都不足以支持抗抑郁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抗抑郁药物是否应该被使用于双相情感障碍一直饱受争议。

    根据近年的文献研究和综述文章,研究者对双相情感障碍中抗抑郁药的选择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结果表明,在适用人群方面,抗抑郁药物应该尽量避免在混合抑郁患者、已有躁狂症患者和已经出现快速循环的患者中使用。

    在药物的选择中,SSRIs和安非他酮应该优于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物,而三环类几乎不作选择;其中在 SSRIs 中,氟西汀单药治疗对II型双相情感障碍中的重度抑郁发作有较好的疗效,而与奥氮平联合用药适用于 I 型双相情感障碍。

    总体来说,在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应用方面,抗抑郁药物还是以新型的 SSRIs 和非他酮类药物为主,并且最好用于 II 型双相情感障碍中的病情稳定患者,特别是已经使用抗抑郁药物并且没有出现转躁的患者。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抗抑郁药还是作为心境稳定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辅助用药,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单药治疗引起的转躁。

    冲动可能代表自身行为激活和抑制的失衡。

    研究指出冲动是诊断躁狂发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躁狂发作期,冲动可增加诸多具有破坏性行为风险,说明冲动与躁狂症密切相关。

    在急性躁狂发作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表现冲动行为增高,因此冲动是双相情感障碍发病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表现。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身精神状态认识的一种能力,包括是否能够辨识或察觉自身有病、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能否指出自身现在和既往的表现及体验是否为病态等。

    文献报道,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知力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冲动组对疾病、住院、服药、疾病复发及求助方式认识得分和总分均低于非冲动组,提示双相情感障碍发生冲动攻击行为患者各项认知力水平较低。

    经相关检验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疾病、住院、服药、疾病复发及求助方式认识得分和总分与冲动攻击行为 MOAS、BIS-11评分呈负相关。

    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力水平越低,冲动攻击行为 MOAS、BIS-11 评分越高。提示认知力下降可能诱发冲动攻击行为。

    进一步经回归分析证实上述猜测,结果证实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疾病、住院、服药、疾病复发及求助方式认识低下均可能是诱发冲动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证实认知力下降参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发生。

    可见,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早期应关注其自知力水平,并对出现自知力水平下降的患者引起重视,给予合理干预,帮助其自知力水平提高,这可能对降低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率、帮助双相情感障碍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

    由此,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密切相关,且自知力水平低下可能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可根据自知力水平变化,及时对其进行攻击性防御。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共病与躯体共病中,主要以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共病的问题较为突出,共病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较为困难的特点,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的风险,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明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率相关因素,有研究结合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国际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率相关因素。

    得到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的精神共病率为33%,共病焦虑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其共病率为24%(=4.203,P< 0.05)。

    双障碍患者的躯体疾病共病率为 16%,其中主要以头疼和偏头疼为主,共病率为 10%( =3.458, P < 0.05)。

    患者中出现共病的病例中,存在吸烟史、饮酒史和心理障碍家族史等因素,而且存在的共病的患者中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没有出现共病的患者组(P< 0.05),且性别同样会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共病率造成影响(P< 0.05)。

    由此可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及躯体共病率影响因素较多,治疗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药物质量,还需要重视导致共病的其他因素分析。

    社会角度谈躁郁

    年龄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重要因素和高危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则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

    提示在日常的临床护理中,应更加关注病程较长、年纪较大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年纪较小、起病时间较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倾向。

    对<35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岁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投入更多的护理精力和给予更多的护理资源,定期进行自杀风险测试,动态关注其自杀风险的变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尚处于发病机制未获完全明确状态,遗传、社会、生物学及心理学等诸多因素均与之呈现相关性,以躁狂与抑郁交替反复出现为主症,抑郁发作次数可达躁狂发作次数数倍之多。

    药物干预为该类情感障碍者首选疾病控制策略,但双相情感障碍者用药低依从性普遍存在且不易扭转。

    特别是居家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者其用药低依从性问题尤为突出,成为该类情感障碍者疾病控制瓶颈所在,故向双相情感障碍者提供积极见效的院外用药指导督促支持具备重大的意义。

    延续护理指借助于系列化的护理行 动设计与实践,使护理对象自医院至家庭均有机会获得具备连续性特征的专业照护支持。

    不同的延续护理策略可指向差异化的延续护理效果与结局。

    常规式定期化电话延续护理干预,以健康疾病控制知识的传播与护理对象疾病控制现状的了解为主,将家庭照护者置于护理支持的从属地位,忽略了家庭照护者在家庭疾病控制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与职责,未能充分发挥家庭照护者特殊疾病控制功能。

    有研究采用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者家庭施加干预,高度重视家庭照护者在情感障碍者家庭疾病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及家庭亲情支持在情感障碍者疾病控制过程中的独特效用。

    将家庭照护者与护理对象本人同时纳为延续护理主体进行干预,关注家庭环境与氛围、家庭功能与关系在双相情感障碍者居致力于让家庭照护者与护理对象本人均充分参与家庭疾病控制过程之中,认知到遵医嘱用药与按时复查重要价值所在。

    构建治疗协同化家庭体系,充分发挥家庭照护者治疗协作者与治疗督导者作用,形成高效和谐、互动通畅、支持充分的家庭疾病控制核心单元,使护理对象治疗行为与家庭照护者照护行为间和谐共振、共同进步,自源头控制与消弥双相情感障碍者用药与复查依从性负面影响因素,促成其按时足量用药行为与按时复查行为。

    生活质量系个体生活状况的综合性反映指标,亦是对护理对象行全面健康评价与监测的重要手段。

    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者中的应用,扩大化了居家疾病控制管理队伍,引领家庭照护者深度有效参与双相情感障碍者疾病控制管理过程,家庭照护者与护理对象本人在疾病控制实践中同步成长。

    双方发生情感碰撞,增进彼此理解与接纳度,修复家庭关系,重建与促升家庭功能,增进用药与复查依从度,使双相情感障碍者同时获得生理症状改善与心理情感有效支持,在和谐关爱家庭氛围中康复,促进心理与社会、环境与生理等各领域生活质量的提升。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主要是消极情绪,有许多不良心理,如悲观和绝望。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病学中的常见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躁狂症和抑郁症交替出现,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有必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

    研究表明,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躁动情绪和抑郁情绪。

    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在一项研究中,对照组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心理护理组双相情感障碍在常规护理同时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

    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双相情感障碍改善的时间、双相情感障碍从就诊到病情稳定出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均更好,且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

    综合文献以及研究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减轻躁狂、焦虑和抑郁

    认知药物以及社会角度对于躁郁的研究和进展,都更好推动了人类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问题解决,也更好地说明了人们在追逐美好的幸福道路上不断前行。

    我们了解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嘉薇,尚靖,陈嘉.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 36(03): 628-632.

    [2]徐丹,周广玉,夏海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1,40(01):79-82.

    [3]沈妃.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率相关因素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9):109.

    [4]王维婷,李刚,张雪,赵艳丽,谭淑平,郭巍,李丽娜.不同年龄阶段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及精神护理差异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21,19(07):448-451.

    [5]郑妙玲,郑桂珍,黄妮娜,郑桂彬,吕小霞,沈后荣,陈淑娴,钟志兰,王秀艳.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支持在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21,19(24):3395-3397.

    [6][1]张娟.双相情感障碍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1):202-203.

    排版:华努力

    校对:喵君姐姐、咩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献 | 从认知和护理角度谈双相情感障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um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