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徐爱录的第六条中提到了“止至善”。
“止至善”是指最高的道德境界,也就是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
儒家从天赋上把人分为三类,我们可借鉴这个分类探寻达止至善的三条路径: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生知安行的人,指的是与生俱来的就能凭良知去做,自然而然就能做到止至善。
这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的,就像尧、舜、禹那样的圣人。
学知利行的人,指的是他有意识地主动去追寻良知,存养本心、涵养德性,
通过后天努力时刻让自己良知光明,也能抵达止至善。就像阳明先生这类的人。
困知勉行的人,指在经历困苦后,才知道反省自己去追寻良知,
通过刻意的存养本心、涵养德性,修心努力后也能做到。这符合普通的大众。
在此做个假设,为了便于理解什么是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暂且把孝敬父母比作是止至善,当然孝敬父母只是止至善境界中的一个小小的小点。
有的人生下来不用学就知道孝敬父母,能做到 必恭必敬、扇枕温被、戏彩娱亲,
就这个方面来说关于孝,他是生知安行的。
有的人知道孝敬父母这个天理,但能觉察自己有种种私心私意存在,因此努力克除私心私意使自己达到孝敬,这 类似于 学知利行。
有的人是被日常琐事蒙心,一心在追逐学业、爱情、事业或社会成就上,忽然有一天发现父母老了,有可能会失去父母时,觉察反省内心才去努力克除私心私意去做到孝敬,这类似困知勉行。
如果把学知利行与困知勉行和我们日常对待工作联系起来,
学知利行的人就像是那些楷模,他们心中自明国强则民强,单位强则已强,因此一切行动不需要监督与控制,他们都会自发的以主人翁思想去行事。
困知勉行的人就像是普通工作者,学了历史或在现实生活中亲眼所见,明白了国不强,民则被世人欺,单位不强自己也无法成长的实例后,也会提醒自己好好工作以主人翁思想去行事。
“止至善”不仅仅是美好的愿望,而是每个人都通过努力都能做到的事。
哪怕我们没有任何天赋,只要时刻正自己的念头知行合一致良知,
每个人都可以此心光明心安无惧的面对无常的生活。
“王嵘读书”视频原创稿(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公众号同时试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