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目前正站在考研与不考研的分岔路口。
纵观我身边的朋友、同学大多都是选择考研。这条路的风险多大,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大学里,似乎考证考证成了一股“潮流”。前段时间刚结束教资考试,如今又刮起考研风。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人和人一直积极向上,并没什么不妥,只是,时间久了,难免会厌倦,当厌倦到达了顶峰,必然会爆发,那个时候,还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究竟想干嘛?
上次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我也是“被迫”加入,其他也有来自父母的原因,认为女孩子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待遇可以,工作也稳定,还有节假日。
我知道父母的一切用心都是为我好,哪怕我自己心里早就决定:此生不会当老师。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知一名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孩子不是机器,而是有思想、有想法的独立个体,并不是靠单子的教化培养教育成人。
这是当老师做重要的一点。
我深知,我的心思根本不可能放在此处。
所幸的是,我成功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开心是有的,但并没有那么开心。面试结果出来的那天,室友都还问我,通过了怎么不是很高兴。
我自己知道,这并非我的内心选择,只是完成了一件我父母想要我做的一件事。
开心啊,不过能有多开心。
之后我便想起,当初刮起教资风的时候,班上就有大半的人参加,如今结果已出,收获果实的没有几人。
我不知道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还是纯粹跟风做出的决定。
但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站在熙熙攘攘的马路上,一脸彷徨。看见别人去,自己也就跟着凑进了人群,稀里糊涂的做了决定,然后稀里糊涂的被请出人群。等到人群散尽,还是一脸彷徨的在马路上。
因此,我动摇了考研的打算。
我知道再走下去,我迟早会后悔的,这一切的按部就班,早就成了我的冰冷镣铐,它锁住了我,可锁不住我的心。
从去年,也就是2018年4月27日时,那天,我想当一名作家。
厌倦了枯燥考试题,厌倦了学校乏味的课程,我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不怕各位笑话,毕竟,在这个年代,信誓旦旦地谈梦想的人,总会被加上“幼稚、天真”的标签。
我知道,现实,什么的,我也都明白。
可,当一件事让自己全身投入,心情愉快,就算由于回报远不及付出,想要放弃时,我还是会一次次回头,我发现,我真的难以放下。
过去由于各种考试,课程,琐事,导致我无法全身心投入在写作上面,现在我做了个连我自己都觉得我疯了的决定——打着考研的幌子——写作。
再我翻看了目标院校的考试科目书籍时,我心是凉的。我感觉,就算考上了我也觉得,那也只是个冰冷文凭。如果没考上,那么几个月的辛苦付出,有什么意义。朋友说,就算没考上,也是一种收获。
而那个当下,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如果我将几个月的时间完全投入到写作,会怎么样?就像我朋友说的,失败了又如何?是啊,就算失败,我也有收获,而且这种收获的价值对我而言,已经远远大于考研。
学着不爱的课程,自然没有对喜欢事物的干劲。
所以,在这个嘲笑梦想的年代,梦想不应该去捍卫吗?梦想的价值远远比不上一纸文凭?
网友评论